引言
旧魏历一十八年秋,魏帝久病驾崩,立遗诏传位于太子。
二皇子魏阔与其母“烧遗诏·斩太子“叛逃北部联三方诸侯另建新魏。
丞相赵启拥三皇子登基,昭告天下,谓之正统。明拥新帝,暗掌大权。
眼见皇权旁落,旧魏大势已去。各方诸侯纷纷起事,高举天道大旗。以讨伐贼子为由,称王称帝。
自此旧魏大地一分为六,混乱不堪。
山间地头中尽是辛勤劳作的精壮汉子,几颗百年大树下纳凉的有须发花白的老者,也有嬉戏调皮的幼稚小儿。村子里白墙黑瓦间不时的有一柱柱青烟冒出,各家庭院里的妇人姑娘们也都忙碌的做着事。唯独有一个半大的毛头小子躲在书院外的草垛里,时而跟着书院里朗朗的念书声吟上几句“人之初,性本善”,时而捧着泛黄的武术功法一边翻看一边上蹿下跳。
正当毛小子手持木棍练习剑法的时候,不远处传来了一阵急促又刺耳的敲锣声。
白家祠堂前的空地上一队手持锋利长矛的兵卒整齐的站着,在他们身前是一匹高头大马。马上坐着一个精瘦的男人,一身甲胄架在他的身上显得极不相称,就好似这身甲胄是他从战场上捡来的一样,全然顾不上挑选尺码,凑合着套在了身上。
“我乃是参军校尉刘长寿,教你们族长召全族人速来此处”刘校尉说完一抬下巴,趾高气昂的看着面前的老弱孩童。
几个嬉闹的小孩见此情形,顿时扔掉了手里攥的泥娃娃各自慌忙跑走,边跑嘴里边喊着“不好啦,不好啦,当兵的来啦,当兵的来啦。”
草垛里的毛小子听闻嘈杂,心想定是出了什么事了,便将木棍顺手别于后腰窜上了草垛。一个箭步跃上了书院屋顶,踩着瓦片跑了过去。当他猫下身子伏在祠堂屋顶的时候,发现村里人也都匆忙的赶了过来,另一边是一队凶神恶煞的兵卒。心生奇怪,想着莫不是天下大乱,战事波及到了这偏远的小山村?。
站在人群前的长者捋了捋胡须赶忙拱手作揖“军爷,草民正是本族族长白敬贤,不知军爷有何吩咐?”
刘校尉瞟了一眼他,抬手命人扶他下马。那知刘校尉没踩稳,从跪伏在地的小卒身上滑了下来,摔了个踉跄。村里孩童纷纷捂肚嬉笑,几个年纪轻些的汉子也差点没忍用手捂上了嘴。
“咳咳,你就是族长?”刘校尉咳嗽了两声说道
“草民正是”
“全族可否到齐?”
“军爷,到齐了到齐了”族长连声答道
“好,白姓族人听旨”说着刘校尉从怀中小心的掏出了圣旨,一脸正色的诵读着。刘校尉身后的一队小卒咚的一声整齐的跪在地上,震得地面烟尘四起。小山村里的众人那见过这等场面,别说圣旨了族里几代人见过最大的官,也就是每年秋末收皇粮的县吏了。村里众人吓得连趴带跪的赶忙伏地听旨。
刘校尉眼睛眯缝,嘴角微微上扬得意的的哼了一声接着念到“应天顺时,兹受明命。先帝驾崩,太子陨难,朕顺天意,登基加冕,感上天之愤怒,察百姓之苦楚。今,征举国骁勇之士为国效力,挂讨伐贼子之旗平定四方,收复我朝之土地,光复魏国之威名。凡年满一十六之男子皆应为国出征......”
一纸圣旨念完差点没让刘校尉背过气去,赶紧喘了几口气。他看了看四下众人没有一点反应,皱着眉头大声喊道“怎么,你们这些山野莽夫聋了不成?”
“军爷,军爷我这一族人丁并不兴旺,还靠那三两个精壮的汉子延续香火呢,您.....”族长说着从衣袖里掏出了两锭银子和几块上了包浆的老玉谄媚的递到了刘校尉面前。
刘校尉本来就不大的眼睛咪的更小了,笑呵呵的接过了族长献上的好处。抬眼看了看众人,手里掐算了两遍。
“我也不与你们为难,只是这皇命难违。我若带不回去他二三十个兵卒,我也不好交差不是”刘校尉四下大量的眼神飘向了人群后方的妇人和姑娘们。
“这...”族长顺着刘校尉的眼神看了过去,不禁大惊失色,忽然慌了神。
“这样吧,你这里本该征三十壮丁,五匹骡马,三十石谷子和五十两钱银。本校尉看你这穷乡僻壤也是在拿不出这么多”
“是是是,实在拿不出,拿不出”族长赶忙应和道。
“那就二十个壮丁参军,二十个丫头姑娘入官楼罢了”刘校尉一脸坏笑的盯着人群里一个个水灵灵的小丫头,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啊!万万不可,万万不可呀,军爷开恩那!”村里众人一听这话纷纷跪拜求情,家里有姑娘的,有媳妇的纷纷呢揽在怀里,猛的向地下磕头。
“嘿嘿嘿嘿,都是为国效力,开哪门子恩那!“刘校尉转头向兵卒们喊道”来人哪!征人!”
几十个兵卒左手持矛右手握绳冲入了人群,村里众人四散逃走,可终究躲不过长矛和麻绳。眼看着反抗的族人被长矛抵住喉咙,逃走的丫头被麻绳困住手脚,族长跪地长啸“这是什么世道啊,苍天啊”
此时伏在房顶的毛小子早已握紧了双拳,牙关咬得吱吱作响,一腔怒火烧的他脸上滚烫。可他却什么也做不了,他腰后的木棍比起兵卒的长矛简直不堪一击,况且生逢乱世最不敢招惹的便是这些兵匪,一个不留神得罪了,那真是要被赶尽杀绝了。
毛小子一忍再忍,终于忍不住了。因为有个兵卒瞄上了他的心尖儿“念桃”!
天杀的,这可怎么办?念桃要是被抓了那我定要跟这刘瘦猴拼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