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战打完,接下来的几天靳国是不敢再来了。这场战争似乎是老天爷给楚逸的机会。
这四万大军要是严阵以待的话,楚逸的四百重骑兵最多把前锋阵营给冲乱了,万万不可能有今日这么大的战果。
这有很多原因造成的:
一是靳国军队毫无防备。
二是靳国军队远道而来,军队已经疲惫。
三是楚逸军队以逸待劳,已经休整了两天。
四是楚逸有一支全部黄阶七重天实力的好手组成的赤铜甲铁骑。
五是箭矢与火弹已经先把靳国军队阵型打乱了。
这是实力与运气共同作用的结果,有此大胜,楚逸感觉自己能够跳过三级,直接升到子爵了。
楚逸在一月前修为才突破到了玄阶五重天,经此一战,却感觉已经离玄阶六重天不远了。
楚逸斩下的那位将领,楚逸不认识,但是想到有人认识啊,就派人把石横勇押来,拿着人头询问他认不认识这是谁。
结果把石横勇吓得脸色苍白,说这是靳国的大将军,地阶高手何高。
楚逸当即大喜,没想到杀了一个将领居然还是靳国的大将军。之后楚逸还问了石横勇的官阶,却没想到眼前这位石横勇将军居然是靳国的车骑将军。
靳国要来一场大战,伏杀齐国援军,这石横勇畏惧上战场,所以主动请命把守东陵石谷,却没想到自己会是第一个被擒拿的将领。
而临京城的朝廷这两天可谓是引起轩然大波。
圣初元年,三月初二。楚逸的第一封战报传来,靳国叛变,意图伏杀高定大军。这引起一众哗然。
而三月初五,第二封战报传来,楚逸据东陵石谷大破靳国数万大军,斩首一万,斩杀靳国大将军,算是让小皇帝大喜过望。
小皇帝先是表彰了王易文举荐有功,亲赐名为忠,以后王易文就要叫王忠了。
楚逸暂不封赏,等战事了结后再行封赏之事。
此外,还需调拨军队前去征伐靳国,楚逸毕竟只是都尉,征伐靳国的话这职位就太低了,不足以统帅大军,所以另指派了讨逆中郎将田汾率三万大军征讨靳国。楚逸需要在田汾大军到来之前守住东陵石谷。
田汾便是当今太后的弟弟,高定大军基本是全军覆没了,而这毕竟是小皇帝主张的战事,才致大军落入靳国的陷阱中,近乎全军覆没。楚逸的大胜算是让小皇帝免于颜面扫地,可在这场战争的指挥权较量上小皇帝已经输了,太后领导了接下来的战争部署。
说到底,靳国到底是弱国,楚逸的四百骑破四万,虽然好看,但也让东齐完全不把靳国放在眼里。高定不过是靳国有心算无心罢了。
临京城接到战报时,已经是四天后了,楚逸并没有再主动出击,而是死守东陵石谷,如此大功已经拿到手了,楚逸没必要再冒险主动出击。而白英侯府的三千军队在曹翔和孙道兴的带领下也来到了东陵石谷。
曹翔的想法很简单,楚逸让他派兵来,他确实不敢不派,那干脆自己亲自带兵前来,说不定还可以混些战功。
这几日,楚逸派出去的探骑一直来报,靳国大发兵,组织了大量的军队前来,怕是不下七万。
靳国知道已经和齐国撕破脸了,所以东陵石谷一定要拿下来,否则以后得岁月只有被动挨打,这可是亡国之危。
楚逸趁着这些日子手底下的人手充足,拼命加固城墙,还在要塞外挖了三条壕沟,每条壕沟两丈宽,一丈三尺深。沟底布置了大量削尖的竹竿,看着就让人不寒而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