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卿之位,三职不任,楚逸将兵权和财权完全掌握在了手里。
“整个东山岛只有十二座城,比之大齐的一城的领域要大不少,不如改城为府,设十二府。每府任府史为最高行政。”
“君侯圣明!”众人齐呼。
“十二府以东西南北对应阳灵卫,是为东阳府,东灵府,东卫府,西阳府,西灵府,西卫府,南阳府,南灵府,南卫府,北阳府,北灵府,北卫府。
另征发十万民众在东山岛的中心建设一座高台——东麒台,上设屋舍供本侯及诸士人学子居住。”
“十二府史为李阁,汪惠,何泰英,陈斌,路承,江寒迦,袁堂,陈千重,元桓,吕文胜,陶清,章脩。”楚逸直接下达了任命,显然早有准备。吕文胜,陶清和章脩都是楚逸手下的司马或者长史出身,而且都是寒家子或者是平民,背后没有家族势力,楚逸用着比较放心。
“段无疾,庞山,叶冲,沐剑雨,你们四人任为守备校尉,各领兵五千,袁申,路凌,江寒深,黄诞为副,镇守四方。”
“诺!”
“孙道兴,你领三万大军,东赟为副,在西海岸建立大营,建造战船,训练水师。”
“诺!”
“卫冰,你从全军中选拔出六千精勇士兵,加入血神营。袁向勇另领兵两万,为东麒台近卫军。”
楚逸在京城一役中,血灵鼎吸收了两万的血气,足够楚逸训练出六千血神卫。
“剩余一万大军就有牛彤统率,黄侑为副,驻扎于东山岛的东海岸,以防他变。”
对于军事上的部署,楚逸自然是容不得他人插手,自己一言就决定好了所有章程。
“君侯,如今这东山骤然多出两百万人,口粮虽然还可以支撑,但是坐吃山空终究不是长久之道,当此之时,是否应该以兴农为主,东麒台暂缓两年再行建造。”贺宪在楚逸安排完军事规划后,出言进谏。
“贺太常此言差矣,君侯建东麒台是宣示自己的威德,同时稳定人心。再者说,君侯只是征调十万民夫,算不上劳民伤财。”张顺之第一个站出来反对贺宪的谏言。
贺宪看着张顺之简直想打人,楚逸带来的两百万百姓都要开垦荒地,耕种粮食,怎么可能被征发过来建造东麒台,这份徭役肯定是要落在本地民头上的。这张顺之身为东山人,居然只知道一味奉承楚逸,难道不能为东山考虑吗?
楚逸也瞧出了贺宪的忧虑,于是说道:“十万民夫建一高台,想来三月便可建成,等秋收后开工,春种之前应该是可以完成的,凡参与的民工都可以得到两百金币的酬劳,供应三餐与住宿,贺卿以为如何?”
“君侯圣明!”楚逸如此说了,贺宪自然不会有意见。
“十二府史,此后三至五年,你们的任务就是屯粮,程闫你不仅要负责全岛的农事,同时要组织商船出售岛上的特产,大量收购粮食和金属矿石。”
“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