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白兄以为如何才能够选拔出有才之人却能够让考官无视其出身背景?”楚逸又问。
“在下以为当今各国选拔官吏多为高官推举,这样只会导致门阀林立。若要唯才是举,那就必须一视同仁,集中所有文人来京,考试选拔。”白松铭侃侃说道。
“便是如此,批阅试卷者不依旧是那些原本可以选拔人才的高官吗?如何避免官官相护,私相授受的情况?”楚逸再问。
考试选才这个想法不是白松铭自己想出来的,几百年前就有人提出过这种想法。
不过每当有皇帝想要推行考试选才这个制度,便立即会遭受世家的反对。即便强行推行了,但是试卷依旧需要人来批阅,不可能让皇帝一个人批阅啊!
这种情况下,批阅试卷的人就会收到世家贵族出身的官员的拉拢或胁迫,使得最终选拔出来的人才依旧是世家子弟为多
“所以在下以为每当收卷之时,可以糊名,再令人编好序号,重新誊抄,等批阅好之后,再对照出是何人所写。”白松铭道。
“若如此,或可行!”楚逸这么评价。其实对于那些朝廷高官来说,即便是糊名,照样可以找到漏洞。
不过,若是可以采取糊名考试来选拔人才,肯定是要比高官直接选拔官吏要公正公平得多。
规则本就是要一步步完善的,你不可能想一步就走到完美,那是不可能的。
若是只想着一步登天,却看不上向前的一小步,事情绝对办不成,楚逸还是脚踏实地的。
“白兄,陛下其实有意招收寒门及平民学子入太学,扩大太学规模。若是白兄有心报效国家,不如在京城等待一些时日。”楚逸说道。
“那在下便听从楚兄了。”白松铭笑道。
小酌几杯后,两人相约告辞。
“陛下,这白松铭明显是故意如此,博得注意。”楚霆说道。
楚逸颔首:“确实,这白松铭在我面前的这番姿态有心的成分居多啊!不过,若他真是一个有才之人,反倒是朕的幸事了。”
“陛下高义,臣等实在是望尘莫及啊!”楚森楚霆立即拍马屁道。
…………
且说白松铭与楚逸分别后,回到了自己在临元城的住处:一处民居。
白松铭自言自语道:“今天遇见的这人姓楚,再看其装扮,绝对是个极其尊贵之人,说不定就是这大周皇族了,搞不好还是大周皇帝的兄弟。若如此,我入仕的机会便大了。”
楚逸猜得不错,白松铭是瞧见了楚逸,揣测楚逸的身份绝对不一般,所以故意在楚逸面前如此姿态。但是,白松铭没有说谎,他的确对时局有怨愤,也想改变门阀垄断官位的现状。
白松铭虽然是别有用心,但是的确是个有才之人,对楚逸说的话也多是真心。楚逸便是察觉出如此,所以才不介意白松铭的用心,有才之人耍些手段说真话可不是什么罪过。
和白松铭分开之后,楚逸没有兴趣再在京城里游历了,既然在京城看不到自己想看的,那就离开京城。
楚逸吩咐尚书台和左右相暂时全权处理政务,自己带着一队亲卫离开了京城。
不过毕竟离新年不到一个月了,楚逸不会走太远,只去了江宁郡北边的南谯郡。
楚逸没有去城区,只查看农村的情况,很明显很够看到农村百姓的生活水平比临元城里的百姓差了很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