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源带着小庄,王强又带上了来吉骑着三匹北明马一路南奔,逃过了重重阻碍。
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带着三匹明马跑到了周国。
等到了周国,他们其实还有些紧张的,毕竟自己废了这么大的劲,死了两个兄弟,就是为了能用明马向周国换一大笔钱,要是周国不承认,那他们就彻底完了,到时候什么都没有了。
一直到了临恩城,向当地人问路后,他们找到了周国收购明马的地方——司马监。
四人忐忑不安地交上了三匹明马,而司马监的官员检查一番后发现这三匹都是优良的北明战马,直接以五万金币一匹的价格收购了下来。
“这是十五万的大周金票,在大周境内可以任意使用的,也可以去大周金行去兑换成黄金或者金币。”官员将十五万的大周金票交给了展源四人,然后说道。
“多谢大人!”展源立刻表示感谢,兑换成黄金或金币没什么必要了,展源带着兄弟就打算在大周安家,过个富裕日子,好好享受生活。
像展源这样的人在明国不算少数,虽然大部分人都失败身死了,可是在金钱利诱下不算有人犯险。
甚至还发生了一起北明的巡逻队集体投奔周国的事件。这支巡逻队投奔大周的足有八十七人,本来这是一支百人巡逻队,其中有十三人不愿叛国,被巡逻队队长直接下令诛杀。
楚逸很重视这些人,巡逻队队长被楚逸加封了一个男爵爵位,其他普通士兵一人也领到了八万金币的赏金,可谓是厚待了。
其实投奔大周的这些士兵在楚逸看来就是一帮冷血之辈,这八十七人中不可能没有拖家带口的人,可他们还是为了自己的富贵舍弃家人,即便如此,但楚逸确实需要这样的榜样来打击北明军队的士气。
这是国家之间的战争,不可能讲善良,讲人情味的。
到了武宁五年,楚逸已经花费了整整五亿金币在收购明马上,上万匹明马被盗,进入了大周,其中有六千多匹战马,一千多匹马驹和三千多匹种马。
佣兵在这件事里起了大用,毕竟佣兵是除了军队以外素质最强的部队了。
上百个小型的佣兵团队潜入北明,他们不对军队动手,而是对北明的马场动手,专门抢夺幼马和成马。这些可都是能够向大周换钱的。
在这些过程中,上万北明士兵战死,超过一万匹马被盗,还有一万六千多匹明马在偷盗过程中被误杀或者误伤。
其中有一起事件,是一个十几人的佣兵团“明月晓光”在潜入一处马场时被发现,在无法偷盗到战马的情况下这些佣兵一怒放火烧了马场,五百多匹明马被当场烧死。
这个佣兵团的事迹被楚逸的密探确认后,楚逸立即找到了“明月晓光”佣兵团,奖励了他们一百万金币。
楚逸此举完全释放了这些人心底的恶性,很多佣兵团发现即便他们没有偷盗到明马,可只要给北明造成损失,大周依旧会给他们钱,这些佣兵团在北明境内的行事就更加疯狂了。
北明被弄得焦头烂额后,立刻想到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办法,也发布声明称只要对东周造成破坏,北明也会给钱。
刚开始,这确实给楚逸造成了一些麻烦,但是北明很快发现了北明比东周究竟差在了什么地方。
有钱只是一方面,北明是没有本土的佣兵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北明被其他国家集体排斥。
佣兵可以毫不顾忌地对北明动手,因为他们的家不在北明,北明不可能奈何到他们的家人。
相反,大量的佣兵出身于东周,对东周动手那是不想全家活了。即便是其他国家出身的佣兵也没几个敢对东周动手,毕竟东周可和其他国家都有贸易往来,轻易就可以把自己的力量渗透进其他国家,没必要招惹如此大敌。
楚逸自认为做的最好的一个决策就是“重礼”,楚逸虽然多次掀起大战,但是对于其他国家高层是绝对地礼遇。例如魏国虽然灭国,但是落到楚逸手里的魏国皇室以及世家都得到了厚待,相反北明手里的这些魏国“上层人物”如今已经没几个还能活着了。
光凭这一点,其他国家就很难下定决心和大周决裂,撕破脸,何必呢?给自己留条后路不香吗?
而北明这些国家“高层”自然是又恨又怕,十分排斥,加上北明也不兴商业,自然是没有了交集。
楚逸的软刀子比北明的钢刀子要有效得多。
所以,北明虽然也开出大价钱招募佣兵在大周境内捣乱,但是只有少部分无牵无挂地佣兵敢在大周境内铤而走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