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六节 铁面普法
琼山县是明代琼州的府城所在,是琼州府的“省会”。 当然,现在变成了南海国的首都。 琼山县的明朝衙‘门’众多,穿越者都没毁掉,改为了其他用途:
原知府衙‘门’在城西,很大,有三、四万个平方米,穿越者将衙‘门’的二堂改成了最高会议厅,是五人开会决定战略的地方。 知府衙‘门’里面还套着判官,同知的小衙‘门’,大小院子十几个,如今装着南海国“国务院”各部的大小官吏。
知府衙‘门’附近有原来的兵备道衙‘门’,如今改成了董学普的办公室,和知府衙‘门’只隔着一条街,董学普办公很方便。
其他几个穿越者,也都有独立的办公室:海南卫,就是原来的明军设在海南岛的各卫所之首,在府城东面。 海南卫其实是一个小卫城,现在改成了东王衙‘门’。 赵德、梁老大的各旗旗部,李锦熙的参军府、改水营的粮仓、马厩、器械库和军官培训所等等,都在里面。
提学道衙‘门’在城西北,在靠近太学府的地方,如今给史班做府城的办公室,不过他也不太来,被赵‘玉’赖着,隐约变成了南海银行总行,进出的都是油头粉面的商贾。 附近还有一个琼州参将府,现在改成了西王衙‘门’,是吕策的办公室,不过先锋营主要驻在澄迈,这里只驻着一个通讯队。
城西南的前察院分司,现在是庞宁的办公室,庞宁带着手下常年往外跑。 自己都不太记得还有这么个地方。 倒是十四家商号地海商仗着红顶商人的身份,不愿意去客栈住,经常在这里借宿。 赵如有次回府城,知道这情况后‘交’待人装潢了一番,环境大为改善,让十四家商号‘交’口称赞。
府城里众多衙‘门’,级别最低的一个是琼山县衙‘门’。 当然,现在已经改为琼山州了。 琼山州衙‘门’就是南海国首都的市政fǔ。 知州是赵武。 这天赵德跑到赵武衙‘门’里聊天吹牛,二人正在二堂里喝茶,前面一个文吏擦着汗跑了进来,
“四公子,十二都的王大斗,带着族人集资的二百二十两,说要成立个‘油楠公司’。 开垦几百余亩荒地种油楠,这事您看成不成?”
明代的农村结构,基本是根据保甲制度地需要,遵照县,乡,里,都,图这样这样从大到小细分。 但是琼州府人口少。 一般“里”这一级就简化掉了。 而琼山州下面没有县,在农村就直接管到乡,再往下就是都,图。 “十二都”就是后世一个小镇子的概念,“十二”就是这个小镇子地名字。
赵武愣了愣,虽说师父‘交’代要大力鼓励公司制度。 但开荒地种点树也要开公司,似乎有些夸张。 赵武一时踌躇不定,赵德却先一步喝道,“什么狗屁玩意,这种东西常年可以割油,最难防贼,不知道要请多少园丁。 别到时候不赚钱,把北王的公司制度搞坏了,把他赶走!”
赵武想了想,还是拉住那个文吏。 说道。 “那人还在吗,我看看去!”又对赵德道。 “师父‘交’代过,公司制设立与否要依法,这事不好随意拒绝,我们还是去看看。 ”
赵德听赵武说得这么死板,一口茶差点没咽下去。 赵德摇了摇头,只有随赵武走了出去。 两人走到仪‘门’左边的主簿院子,看到十几个人排成一串,在登记自己的公司。 排队的人见知州赵武过来,个个脸上都挂着期待的表情,似乎都等得不耐烦了,希望赵武多派几个登记员来。
那个文吏把那个王大斗拉了出来,说道,“你跟四公子好好说说!”
这里来登记公司的都是些“能人”,不是跑海地海商,就是开厂开店的老板,那汉子要建公司种田,被其他人引为笑谈。 等了半天,汉子心里颇为不爽,看了看赵武,喃喃说道,“四公子,我就种油楠,招股说明书我也有,这二百两最低‘资本金’我也筹到了,这五两登记费我也愿意‘交’。 你看成就成,不成,就散了,莫在这干站着丢人。 ”
赵武翻了翻那招股说明书,见上面只有几十个字,还写得歪歪斜斜,不禁皱了皱眉头,念道:“一亩山地可种油楠三十棵,年产灯油八百斤,折银十余两。 ”赵武皱了皱,正要说话,突然看到这个农汉跪下去行了个礼,还没来得及回头,师父的声音就在旁边响起,
“给我看看!”
赵武转头一看,正是师父。 董学普是来巡视琼山县的公司制推广工作的,刚好遇上赵武出来应对这事。 赵武把那份薄薄的《招股说明书》给师父看了。 董学普拿在手上扫了一眼,笑道,“起来起来,你这农汉,脑子倒‘挺’活络的!”
北王这话一说,排队的商人们顿时把那汉子重新打量起来。 那汉子拍了拍膝盖上地灰,脸上一红,喃喃说道,“北王笑话了。 ”
董学普想了想,笑道,“我记得油楠产量可不止这么些,你这里还藏着掖着没拿出来啊!”那汉子听了这话,慌张地扫过旁边的商贾。 果然,旁边的商贾们听了董学普的话,听说油楠产量那么高,眼睛一时都亮了起来,顿时一阵窃窃‘私’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