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人张铉耳先生在梦中作了一首绝句:“秋天江中潮水拍着岸,夜里孤舟泊着已近三更。十二座红楼遍地垂杨,何处吹箫伴着明月。”他自己写了一个跋,说:“梦到的如果不是曾想过的,怎么能成诗?梦如果是曾想过的,那么从未到过江南,怎么会有这样的印象?不知这是什么原因。暂且记录下来存着。桐城人姚别峰,我以前并不认识。他刚从江南来,聚谈于李锐巅家。他说新刻印的近作,其中就有这首诗。问写作的年月,则在我做梦之后的一年多。我打开箱子拿出旧诗稿给他看,大家都感到惊异,世上真有不可理解的事。宋代儒生事事都讲究理,不知这个理从哪儿来推求。又海阳人李漱六,名叫承芳,是我在丁卯年的同年。我的衙门里挂着一幅陶渊明采菊图,是蓝田叔画的。董曲江说:“画中人怎么这么像李漱六?我审视了一下,的确是像。后来李漱六进京参加会试,把这幅画要了去。他说他这一辈子所画的小照,都不如这一张画。这事也不可理解。”《阅微草堂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