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的天长,天黑的时候,大概都快八点了。今天晚上的赵大伟家里很热闹,赵辰的二大爷赵大山,二大娘杜菊,还有赵辰堂弟,二大爷的儿子赵志。
加上赵大伟一家七个人,都围坐在两张八仙桌拼成的桌边,自己家里养的公鸡杀了一只,用辣椒炒,这就是鲁南地区大名鼎鼎的辣子鸡,还有好几个下酒的菜,份量足足的。
头上十五瓦灯发散着黄亮的光,陈旧的吊扇,咯吱咯吱的转着,吹散着菜饭的香气,漫了整个院子。
有些简陋但是整洁的小屋子里,一大家人其乐融融的,男人们喝酒吹牛,妇女们唠着家常,虽然穷,但真的挺温馨的。
二大爷赵大山喝了口酒,看了一眼赵大伟赵辰父子俩,发话了:“咋滴?这是干什么?不年不节的,整这么丰盛,是有什么重大的事件吗?”
紧挨着坐在主位的赵大伟,旁边的赵辰,忙放下酒杯,对着父亲和二大爷说道:“这不是要到镇上饭店上班了吗!算是进入社会了,爹说叫上您,聊聊,咱们家,大爷在北京为人民服务,您当过兵保家卫国,爹在家种田支援国家建设!大爷不在家,就想着向您二位,请教一下,听一听老人言,以后不会吃亏呀!都是小子的榜样!
咱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商业发展的很快,侄儿进入饭店,以后也是在做生意一路上发展了,这样呀,咱家里差不多就齐了。”
二大爷赵大山摩擦着下巴,点着头说到:“是啊!咱家可以说是满门忠烈了,你爷爷当年参加游击队打鬼子,留下病根,走了好几年了,你大爷是国家的干部,一走几年,联系少了,好几年没回来过年了,我啊!也在部队上负伤退伍,,你爹辛辛苦苦的修地球。”
赵大山眼睛里满是追忆的接着说到:“咱们庄稼人,没什么可以依靠的,只能凭借着自己努力了,你兄弟小志,学也上不好,脑子也木讷的紧,只能跟着我在家种地了。
有个学习的机会不容易,好好珍惜,学好了手艺,将来开个饭店什么的,也算是衣食不愁了。”
赵辰和父亲赵大伟,听这话,点了点头,赵大伟接话道:“是啊!要用心的去学,爹盼着,将来你在咱们家乡开个大饭店,给老子长长脸!
哈哈,来来来,喝酒,吃菜,尝尝鸡,家里养了两年的大公鸡,都快有感情了,不过,真香啊!
想想以前,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有肉吃,也只舍得买一点,哎!当年在生产队的时候,看见大队上养的猪,馋的我直想上去啃几口。”
是啊,有个学习手艺的机会,真的是很难得的,像木匠,厨师,戏曲,裁缝等等,,这些传统的行业里都是师傅带徒弟,没有熟人和关系,根本就没有机会。
就是有机会找了一个师傅,也要经历重重考验,品性,能力,都是从徒弟熬出来的,哪个没有一段苦累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