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远这次去东京的感受就是,似乎经济泡沫破裂造成的影响,远比报道中的要严重,甚至比想象的还要严重。
大商场里,稀稀拉拉的只有一点点人,还有不少的店铺直接关门歇业,路上来往的人都阴沉冷漠。
吃饭时进入的餐馆,即使在中午也有人喝的酩酊大醉,口齿不清的不知道在辱骂着谁。
街道上营业员大声呼喊着,奋力的想要把每一位路过的路人,拉进自己所在的店铺购物。
只是这里,方远有些好奇。如果只是经济出现问题,应该只有企业和银行,以及相关产业受到打击,失业人员增多。其余的人该生活生活,该上班上班啊。
可是人都去了哪里呢?
为什么这么大一个城市会没有人呢。
后来经过了解才知道,因为这次巨大的社会性灾难,近乎摧毁了这个国家。大量的人员自杀,家庭破裂。
各个城市都出现了奇怪的『返乡潮』,大量城市里生活工作的人,因为失去事业或工作,不是自杀就是『返乡』了,还有很一部分人下落不明。
真正的下落不明,没有返乡记录,没有留下遗体,在老家也查无此人,完全不知所宗。
可能是成为了流浪汉,从此隐姓埋名。也可能是逃亡海外,流浪他乡。
将身上所有黄金都换成各种物资后,方远就回到了乡下。
因为才从城市回来,有着强烈的对比。
所以方远觉得,相比于经济大衰退后,看似繁华,实则阴郁的东京街头。乡下这种恬静悠远的气息,格外的让人舒心。
只是,不知道这种生活,会持续多久。
坐在送货的大货车上,方远看着车窗外的景色感叹着。
因为这次购买的东西十分之多,而且距离又比较远。方远没有选择快递托运,而是直接让商家,帮忙联系了一辆大货车和一些搬运工,把货物直接拉回了学校。
虽然方远可以把东西,直接收入背包,但是奈何种类太多,并不能完全放下,所以只能如此。
“各位辛苦了。”
待工人们把所有东西都搬了下来,方远从货物中挑出一个大西瓜,在河边洗净后,切开来分给了众人。
“谢谢先生。”
辛苦工作之后,能够得到一份美味的水果补充水分,对这些工人来说,已经是极大的认同了。
方远等到众人吃完西瓜,上车后挥手道别。虽然几位工人表示,如果方远要求帮忙把东西搬进教室,或者帮忙组装什么东西也完全没问题,但方远还是拒绝了他们的好意。
因为买来的东西很多都是包装起来了,外表上也看不出是什么,所以工人们也不知道方远到底买了些什么东西。只知道这些东西不轻,还挺多。
这次买的东西,除了调味料和种子水果外,主要是锤子,钉子,锯子,扳手,钳子等工具。还有一些厨具和锅灶。
虽然有着系统的帮助,建造建筑物不成问题。但是生活中有些事情,还是需要一些仪式感的。就算不需要粘合剂和钉子固定木板,但方远觉得还是敲几根钉子进去更舒服。
不是害怕不牢固,只是单纯的觉得合起来的木板上应该有钉子眼。
方远也不会固执到,要在无痕无缝的地板上,去敲几个钉子眼。那就不是仪式感了,那叫自己给自己找不自在。地板还是光滑的好,桌椅上有几个钉子眼,看着才牢固。
因为学校里学生并不多,所以方远就擅自做主,又征用了一间教室,摆放自己的这些东西。
不是箱子放不下,单纯就是想摆出来。展示也好,陈列也罢,反正就是要有一间杂物间,摆放自己家的各种工具。
另外,冰箱,彩电,微波炉;按摩浴缸,按摩椅,被炉,挂壁钟各种看着顺眼,感觉需要的东西也都买回来了。
趁着小长假,方远总算把校园装饰的,像是自家一样了。
等到孩子们都从学校毕业,方远就打算占用这里了。方远想着,要把这里完全占下来,自己成为这个学校的最后一任老师,也是最后一任守门人。
帮孩子们,把她们的回忆留下来。方远可不想,多年以后,孩子们再回到这里。发现这里已经面目全非,想要追忆一下自己逝去的童年;却发现,童年一去不回,什么也没留给自己。
这个就如,方远在地球时,一位看门老大爷所做所为。当多年以后,方远再次回到乡下的小学。原本听说学校废弃十多年,肯定杂草丛生。
但是想不到,等方远踏入校门时才发现。小学还是那个小学,虽然墙皮有些脱落,门窗有些破旧,缺乏修缮。
但是总体上东西都还在,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在秋日下蹲在操场上,吃力的用小锄头锄草。
当方远走近他后,方远认出来,这是自己上小学时,那位看门的老大爷。
上小学那年,方远7岁,大爷56岁。等到方远时隔十六七年,再次回到这里,方远25岁,大学毕业,踏入社会两三年了。而大爷已七十多岁,皮肤皱吧的不成样。
当方远问起他,为什么还在这里工作,学校不是荒废了么。
大爷对方远说:“你是这里念过书的学生吧,我记得你,小时候你瘦高瘦高的,你是不是二班那个孩子啊,名字叫什么我忘了,你是97年缪老师班上的孩子吧。”
“额。。。嗯,是这样的,大爷,你是这么多年一直住着么,学校。。。”
方远话还没说完,就被大爷打断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