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尼?林死后两天。晚上,FBI加州区域的华裔探员周健独自在宽阔的办公区中沉思着,面前的32英寸电脑屏幕照亮了他的面颊。
州警已经把案件移交给了FBI,速度之快创了记录,连头儿都没有想到。原因是州警方面不想再丢脸。案子受到了广泛的公众关注,而州警的法医连死因都确定不了。FBI内部有很多人跃跃欲试,认为这是个露脸升迁的机会。周健已经在头儿那陈述了自己的意见:商业刺杀。他现在依然认为是这样。
杀了托尼,有人就要上位,继任CEO。
周健把几名有可能继任的人选写在便签纸上,想了想,又随手扔掉了。
这不太可能,这些人的动机不足够。这些都是赫赫有名的学者或叱咤风云的资本玩家,会为了一个位子而杀人?CEO又不是总统,大公司也不是黑帮大家族。
周健上午的时候去了托尼的公司,随机询问了几名高管,又跑到公司在本地的几家重要客户那里做了调查。得到的初步印象是,公司内外部的人普遍都希望托尼在CEO任上待得更久一点。这些年公司的蓬勃发展——十年间市值暴涨了六十多倍——几乎完全归功于林博士的工程天才和卓越领导,大树底下好乘凉,没什么人希望托尼离开公司。而在重要的财经媒体上,也见不到这家著名公司有内部争执的报道。
希望公司更好的人,都不会对托尼动手。除非是不愿意公司继续发展下去的人,竞争对手。
这只是一种薄弱的可能。毕竟托尼的公司十分庞大,运营系统稳健,杀了一个掌门人,并不能对公司造成致命伤。
既不会是内部人士,又不太可能是竞争对手,那会是谁呢?
不行,这么浅层次的思考找不到答案。还是要回到两条思路上:托尼的工作;他死前的每一个行为。
前者里有动机,后者中能找到死因。
作为CEO,林博士要负担起每一项重要决策——管理体系、人事变动、财务安排、项目计划、基础研究、生产与销售、服务与监管……需要向他汇报的人有很多,他自己又要向董事会负责,还要同FDA和重要的客户打交道。在诸多工作事项中,不可避免的要平衡关系,动了有些人的奶酪是很正常的。
周健拿出托尼秘书提供的老板近五年的行程表复印本,厚厚的三大摞。越仔细研究,他越感到吃惊。这个托尼?林根本就是机器人,每天工作15个小时以上,每周工作7天,极少例外。
五年前的今天:早上五点钟去机场,五点半起飞,在私人飞机上召开销售会议;九点到达墨西哥城,十点参加拉丁美洲制药产业年度峰会;十二点与四名主要合作伙伴工作午餐;下午一点前往帕楚卡视察公司生产基地;三点钟在帕楚卡工厂的会议室接待毕尔巴鄂比斯开银行墨西哥分部的总经理;五点同墨西哥社会发展部部长共同出席公司名下慈善基金会在当地一个新项目的启动仪式;五点半启程去机场;六点四十起飞,同机前往美国的有墨西哥卫生部的官员,机上共进晚餐;晚上十点十分到达旧金山,回公司召集首席财务官及战略发展委员会成员联席会议,直到凌晨一点五十;凌晨三点半离开公司回家。
第二天,早八点到公司主持研发会议……
这家伙几乎天天都这么折腾,简直就是铁打的。
逐日逐条的研究行程是徒劳的,要找到规律。周健打开EXCEL表格,把托尼的工作日程按照大体分类输入其中,只计算比例。三个小时后,一副粗略的柱状统计图显示,托尼的工作事项虽多,但占据主要位置的还是新药研发,比例达到了53%。这会是林博士多年来的习惯吗?
周健打开托尼公司的官方网站。今年有两种新药上市,去年是七种,最丰收的一年;接着向前,三种、五种、六种……几乎每年都有新药上市,而且反响都非常好。
托尼?林十几年来的工作安排应该都是如此,以研发为主。
研发会得罪什么人?
周健开始重新思考关于竞争对手的动机。在制药行业,一种新型产品有时会有数家巨头几乎同时开展研发,谁先拿到临床试验资格,就掌握了主动权。新药上市后,董事会的倾向往往是先定一个较高的价格,对冲一下高昂的研发成本。如果产品的市场反应良好,第一年就会有数十亿美元的收入。竞争的关键在于速度,重要负责人的身亡会拖累速度,从而给竞争对手提供机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