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因为有些兴奋的原因,杨于谦比闹铃早醒了两分钟,我们生活中也经常这样,每次有什么事定闹铃,但有时却比闹铃早醒一点。杨于谦关掉了闹铃,因为昨天这三个大学生实在是太累了,没作过多感叹,自己慢条斯理的洗漱完,就去吃早饭了。很多人,尤其当代大学生都有不吃早饭的习惯,杨于谦也是,可是生过一场大病过后,杨于谦就坚持每天吃早饭,自己肠胃的毛病经过几年的休养也就好了,吃早饭虽然算不上养生,但是对胃是很好的。
吃完了饭,那三人也刚洗漱完,不过他们是吃不了早饭了。因为王为民走到宿舍,让他们现在跟他一起走,蔡正三人倒是没觉得有啥毛病,反正不吃早饭早都习以为常了。
倒是杨于谦挺替他们担心的,这不是上学的时候,而是赤裸裸的体力劳动,不吃早饭,这个上午怕不好过,不过这样也好。最起码中午的饭菜可以吃的很好。
果不其然,四人在一起吃午饭,三人狼吞虎咽,饭菜都不带嚼的就一口咽下去,还一边说着食堂饭真好吃。杨于谦无奈的看了随意扫了一眼,就回忆起上午的事情来。王为国说是什么,看看,熟悉流程,可是十分钟就能说完并直接上岗,就是跟着老师傅,师傅说啥你就做啥,具体的就是你帮忙拿零件,师傅组装。并不是太难,不过这个零件有点重,准确的说就相当于短程搬运工,熬时间,让杨于谦觉得很无聊,一上午的观看自己都能组装完整一个半成品的水泵了。
就在杨于谦还在思考的时候,蔡正三人打断了他。对他笑了笑说,兄弟,明天早上要是起来的早能不能叫我们一下,今天没吃早饭实在是太饿了,实在是有点受不了。杨于谦温柔一笑,好啊!不过你们没有起床气吧,杨于谦以前早上天天叫同学起床,有次有个同学有起床气,对他发了脾气,杨于谦虽然很不爽,但是也没有责问他,只是以后不管谁起不起来,一寝室他都不会叫,反正这种教育方法让那同学感悟颇深,杨于谦倒也不是故意让其他人把不爽集中在同学那里,只是不想这样损人不利己,那还不如一拍两散,就此作罢。
蔡正三人齐声说没有,就算叫不醒我,打我屁股咱也不会怪你,有个有点自来熟的人说到。
饭后,杨于谦,稍微回去打了个盹。起来感觉精神倍棒,看着熟睡的三人,心里想着还能叫你们起床几次呢,还真说不上来呢。缘分吧!然后不忍心地叫醒三人,不过显然是用不着打屁股的。
下午重复着上午的动作,果然工厂就是熬时间,像他这样没有技术的只能给有技术地师傅干苦力。杨于谦也是感叹道行走社会,多一点技能就多一条活路啊。
道理我们知道地比谁都不少,但还是很艰难地生活,因为不自己去经历就不能真正地理解所谓的道理。杨于谦,牢记《传习录》中地话,“真知即所谓行,不行不足谓之知。”说简单点就是,实践才是检验真知的唯一标准!道理什么的还是要自己去经历,有些错必须自己去犯。很多人都习惯于过来人的姿态教育我们,不过谁知道我们真的会走一条一模一样地路,再一模一样地失败,有时候我们有的就只剩下奋不顾身了。我们需要分辨哪些是有用地经验,哪些是麻木的嘲讽。一个人走在路上,没觉要注意些什么,要是所有人共同走在一条路上,我们就不经意地模仿大多数人的行为,因为我们总是太敏感,太害怕别人的目光和私语。我们还太脆弱,知道自己无法掌握自己地命运,但是固执往着南走。直到遇见生命地那一道墙。有人越过,有人撞破,变成那年最烈地故事与笑话。懂得太多人总是在挣扎,人群里孤独,不过我们也学会了微笑,学会一个人去微笑。没人再温柔的问候,等你不走,这世界已经太匆匆,我们也停不下。
杨于谦偶尔会回头看看,他怕一切来得太快,自己还没学会挽留。他希望更细心地生活,更耐心地活着。
一旁地三人还在不休的说着这活太简单了,就是体力活,要不是为了还钱,我才不会干呢。杨于谦对他们的抱怨不做评价,只是想着,自己应该不会在此地停留太久。
万事开头难,晚上八点停工的四人都有些疲惫,吃晚饭的时候,大家也都不想在说啥,回到宿舍。蔡正三人,也没了精力再去玩游戏,随便洗漱倒床就睡。杨于谦觉得还行,和一个月的旅行来比确实还行,毕竟这旅行其实与流浪无异。
所以他选择去冲个澡,他觉得无论多累,淋浴总能冲刷一身的疲惫,说不出来的清爽。不由得闷哼一声,啊!
出了浴室,三人的呼噜声早已经响彻房间,杨于谦,不由得摆了摆头,苦笑的叹道,如果自己不是经历的太多,或许现在也和他们无异吧。虽然不经世事,但是一无所知又何尝不好呢。从书包里拿出本《乌合之众》,继续思考着“在与理性的冲突中,感情从来没有输过。”仔细思索着,这一页他已经很久都没有再继续翻动过了。
夜深人未静,卧听风吹雨。只剩灯炬下的未眠人。
一早杨于谦就叫醒三人,三人昨天睡得挺早,精神状态不错,给人感觉精力充沛。吃完了早饭,略作休息一会,就各自上工了。
杨于谦是帮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帮忙,男子满脸皱纹,一股岁月的沧桑透过深邃灰暗地眸子显露而出。师傅自是知道杨于谦是大学生,但是他只猜对了一半,杨于谦只是一个准大学生。杨于谦很是勤快,师傅自是不讨厌他。在于师傅地交谈中他知道师傅姓宋。
宋师傅告诉杨于谦,每年这个时候工厂都会招一批大学生打暑假工,不过都太矫情,没干多少活就抱怨个不停。杨于谦不置可否,笑了笑以示回应。见杨于谦啥也不说,看见对方礼貌的笑了笑,又说道,我有个和你差不多大地丫头,不过上大学填的地方特别远,非要去报效祖国,扎根西北,跑那西藏去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