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李先生走书房,进去之后,入眼便是满屋的书籍,书案上,只有一杯茶,一本还未看完的书。窗台之上,晨间的阳光洒落在盆栽之上。使人感觉安然与祥和。
李先生走到书案后面的椅子前,坐下。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润了润嗓子,缓缓开口。
林行坐在下首位置,聚精回神的聆听。
“你既然已经突破,踏入儒家开窍之境,那就先来说说儒家体系。读书人不是每个都能修炼,是要有前提的。。。”
听着李先生温和的讲解,林行明白了。儒家体系分九品,九品开窍,八品知我,七品闻言。六品修身,五品养德。四品立言,三品到一品。可出口成章,落笔成实。教化万民,鞭笞一切魑魅魍魉。就是比肩仙神的境界了。三品大儒,二品大贤,和一品圣人。这个天下也只出现一位圣人,和两位亚圣(距离圣人不远)都是在大秦以前的王朝时期的人物。当今大儒也只有几位而已。可为何
开窍,才算正式踏入儒家修炼体系。而读书之人,想踏上修行,必须要;
知事,明理。知事:明白自身所需要的事物,自己是否会努力索取,会不会违背道德底线而去索去。
明理讲的是:对待自己所认知的道理,是否会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这样自身才会有着一股清气,在阅读,临摹先贤文章的时候,引动浩然正气冲刷灵台,破窍新生。
林行这才明白,先生说自己为何只差临门一脚,就能踏入开窍。
四岁梦里,进入另外的一个世界的一个国家,那里和平,富足。让人能够吃饱肚子。在哪里,自己接受的教育,告诉自己,自强,友爱,坚强。虽然是孤儿,可也生在那红旗之下,长在春风里,有着崇高的课理想。
经历如此梦幻真实的世界,让小林行有着自己的想法和对事物的看法。
儒家境界上的划分,林行已经明确的知道了。便又开始好奇起来。“李先生是什么境界?说书里的那个李知府又是什么境界呢?”
想到就要问,林行有点好奇的问道李清正;“老师现在是什么境界呢?那个凉州李知府又是什么境界?”
李清正闻言,愣了一下,他没想到林行会问这个问题,随后,缓过神来,温和笑道;
“我啊!四品立言!那凉州李知府,想必也是六品修身吧!身在朝堂,境界可高不了哪去啊!”
“原来老师这么厉害啊!可为何要来到这小镇里说书呢?为何去了朝堂境界就不高呢?”林行还是有太多不解。
“立言,立的是自身道路之言,立的是民生之言,不外出游历,怎么知道天下事,为自己的道路注解,当说书先生嘛!乐在其中,乐在其中”
李清正笑着解释自己为何要去当说书先生,随后又给临行解释儒家修士为何在朝堂,修为不能很高的原因;
有两个重要的原因。其一:入朝当官,陷入官场泥潭,渐渐迷失。无法专心研究圣人学问,追寻自己的道路。这是他们自身的原由。
第二个原因才算关键。王朝气运的限制。要知道大秦皇帝身负国运,是无法修炼的。要是下面的大臣要是出现一个三品的大贤?你让皇帝如何看待与一个有着实力名望的大臣?横看竖看都不会顺眼。
这就是李知府境界止步于五品的关键原因了。
听完李清正的讲解,林行这才明白。随后他就开始好奇,其他修炼体系的修炼体系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