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军只能一刻不停的冲击着。
而燕军虽个体实力不如秦军,但他们数量多,且阵法等级高,而且同样的悍不畏死。
当前面的人墙破了,马上由后面的人补上。
第一道人墙后,还有着第二道,第三道......
而在秦军必经之路的两侧,也正有着两堵人墙,不管前面是否被秦军占住,燕军一个个都悍不畏死的向前冲击,挤压着,燕军的士卒们想将秦军的利矢阵拦腰截断。
当然,秦军并不愿意这样。
所以,所有的秦军利矢阵箭杆处的秦兵,都不惜气血的左右劈砍着,左右横扫、穿刺着。
在行进的过程中,受了重伤的秦军,在临死前,都会跳下战马,扑向挤压而来的燕军,希望再为袍泽们多增加一份活下去的希望。
燕军临死前也会做出“疯狂”的举动,这在秦军看来叫做疯狂。
但在燕军看来,这又何尝不是燕军士卒在临死前,想为自己的袍泽能取得胜利,尽下最后一份力呢?
就有着许多燕军士卒,被长枪刺穿了喉咙以后,脸上带着笑意,不退反进,然后一手抓住长枪中段,然后一点点的用手向上攀附着,他想在临死前将面前的这名秦军拉下战马。
若成功拖下秦军士卒,燕军士卒则会带着笑意死去,若没有脱下秦军士卒,燕军士卒死前除了深深的不甘外,还带有深深的自责,自责他自己没能为燕军的最后胜利,再敬上一份力。
战场之上,不论对错,只有着无数的铮铮铁骨的男儿,在为自己心中的那份信念,抛着头颅,洒着热血。
秦燕两军战况之惨烈,每一分每一秒,都会有着数十名秦军和燕军的阵亡。
形势瞬息万变的战场,不会因为哪一个人的生死,而多做一分一秒的停留。
即使,秦、燕两军交战的战场之上,鲜血浸透了每一寸的土地。
但在血色巨箭凿穿了近三分之二的金色宫殿时,易学于桂山山顶传令道:
“鸣金收兵,放秦军通行。”
而下方的“金色的城池”在听到命令后,顿时放开了一个大口子,栗瑜领着近乎虚幻的血色巨箭,从中穿行而过。
易学承认是自己低估了,长途跋涉而来,且连连征战的秦军实力,虽然在他自己看来,再这样打下去,燕军终将取得最后的胜利,但燕军却承受不了这样的惨胜后,带来的如此大的损失。
燕军将士用巨大的牺牲,换来了他国及其他三宗的利益,这并不划算。
到目前为止燕军,已经粗略估计阵亡快五万余人了。
燕军在秦军冲出后,也正在打扫着战场,所有阵亡的士卒都得到了安葬。
尽管燕、秦两军在战场之上针锋相对,誓要拼个你死我活,但战后并不妨碍燕军为战死的秦军收尸,在大部分的燕军看来秦军都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对手。
秦军冲破燕军阻拦后,并没有露出喜悦的神色,因为秦军在这一战中的阵亡人数达到了四万五千余人,太多秦军的袍泽弟兄失去了生命。
而他们这些幸存下来的秦军,是袍泽弟兄们用命换回的。
但秦军目前仍没有喘息的机会,他们还得继续撤退!
因为秦军的后面还跟着大批的追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