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所学到的知识,肯定不可能有那么多。
不过还好的是,安青斌现在多少已经习惯了。习惯安木槿的惊才艳艳,只是,接下来让安青斌有点失望的是,除了开头这句似乎比较地牛逼,接下去的故事描述,安木槿就似乎是卡壳了,看上去也没有想象中那么流畅,反而却像是东一榔头西一榔头。与其说是在写故事,不如说只是以一段段的文字,在描述着故事中那些零零碎碎的片段。
安青斌也不知道安木槿是怎么把这些片段想出来的,什么张角、张梁、张宝三兄弟,还有涿郡,征兵榜文,刘关张。后面越是看下来,安青斌便越是发现,安木槿写的似乎更像是一个提纲。关键的人,时间点,还有前后事情相互之间的关系。
只是,写到一半,安木槿突然就觉得不行了。无论是哪一方面,安木槿都觉得自己能力十分之不足,甚至到了最后,都动不下笔,不得不选择了放弃。
其实这样也对,要是谁都能写出《三国演义》,那不就谁都能当罗贯中了?安木槿发现自己其实并没有这样的天赋,而且在措词上,原本她是想写白话版的,但后面一想到,白话版太容易失去那种韵味了,因此不得不又重新改回到文言文版。
中间,闲着也是闲着,便把《临江仙》又默写了出来。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其实安木槿打算把这个放在小说的最后面,所以以后再写出来也不迟,但现在脑汁不够,便先把这写出来,好过以后说不定就忘记了。
一首《临江仙》,立刻就让安青斌变得无话可说,不过在安木槿的眼中,这都是小事了,为了能够把《三国演义》写出来,她说不定要去图书馆买几本类似的书以做参考。
安木槿把自己的想法跟安青斌这么一说,安青斌自然是买买买,安木槿要什么就买什么。
而安木槿在这一年半中,也是了解到,这个世界的中国虽然也叫中国,可历史跟安木槿自己以前所熟知的中国却完全不一样,首先朝代名字就不同,然后历史事件虽然多少可以看到类似的,比如说宦官专权什么的,然而却没有哪一件完全一模一样。所以这个世界虽然并没有出现《三国演义》,但这却并不妨碍,跟《三国演义》有着差不多同等地位的其他作品的出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