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绵冰装作嗤笑道:“我看你就是为了那三杯酒才这么说的吧?分明就是所缴获的都充公了,而孙部长管账又管得太严了,你便犯了嘴馋。”
在起义之前,剿匪队只剩1000多两银子,1500多人的消耗又极大,可谓朝不保夕。孙志才管账,可真是恨不得一个铜钱掰成两半用,管得极为严苛。
李绵冰一番嘲讽,众人闻言顿时大笑,原本的一点尴尬气氛便一扫而空了。
玩笑过后,黎彬说道:“不要看这点银子很多,但根本不够花的。赈灾、扩军、武器装备、科技研发,各方面的消耗实在太大了。”
“就拿赈灾来说。夏季刚收获的粮食已经严重减产,肯定支撑不到秋收。到时百姓青黄不接,必然要我们开仓赈灾。近20万百姓,近20万张嘴,要多少粮食才能喂得饱?”
“而且,等到研制出蒸汽抽水机之后,还要建厂生产,然后无偿投入赈灾使用。这建厂费用和生产费用又是一笔巨资。投入使用之后,所消耗的煤炭,又是一笔巨资。算下来就是一个无底洞。”
孙志才闻言,顿时一愣一愣的。黎彬每说一句,就跟拿了一把刀在他身上割一刀一样。刚刚缴获大量财富的喜悦都完全没有了。
听到后面,孙志才苦着脸道:“我怎么感觉,这点银子和粮食还不够抗旱赈灾用的?”
黎彬笑了笑,接着道:“军费方面也得极大的消耗。铁巧手的工坊太小、产能太低。我们现在3000多士兵了,才只装备了120支AK-47和30000发子弹。过几天就要拿来应对第二次围剿的几万大军,根本不够用。因此,必然要拨款给他扩建工坊,加速武器的生产。而且到时候每生产一支AK-47就要6两银子,每生产100粒子弹就要1两银子。这都是钱。”
“再长远一点,等我们的工厂建立起来之后,生产提起来了,原料和配套又是个问题。钢铁、火药都不够用,又得专门建厂生产原料。每建一座工厂,又涉及到无数技术的革新,需要花费巨额资金培养人才和研发。这统统都是钱。”
听黎彬罗列了这么多花钱的项目,每一样都要天价,孙志才都快哭了。他撇着嘴说道:“队长,我求你了,不要再说了。你就是把我卖了也拿不出这么多钱啊!”
黎彬笑了笑,说到这里他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孙志才管账,那可是一丝不苟,都快成了“名扬四海”的铁公鸡了。黎彬只需要点醒一下他,那么他就会想方设法去节流,无须黎彬自己时刻操心。
想了想,黎彬问道:“那些地主豪绅,应该都经营有一些产业吧?与缴获的那些财宝相比,我更关注这些能不断下金鸡蛋的老母鸡。查抄财物只能有一次,长远还是要靠自己去发展。”
孙志才想了想,道:“确实都有一些产业,不过大多都是青楼和赌坊,都给我们查封了。此外就是钱庄和盐业,现在都还在查账核算,暂时还没搞清楚。剩下的,就只剩几间酒楼、茶庄之类的了。”
黎彬闻言,皱眉道:“比我想象的少一点。不过辽阳王朝重农抑商,商人地位低下,这些人不想经营产业也不奇怪。”
孙志才想了想,问道:“队长,这商业真有这么重要么?它只会白白消耗农业人口啊。”
黎彬闻言一愣,随即反应过来。孙志才也是书生出身,在落草为寇之前本就是秀才,受封建教育和大环境影响,难免对经商的人有些看不起。这可是个不得了的大问题。
认真思索片刻之后,黎彬说道:“志才,你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首先,从农业劳动力上讲。农耕也分忙时、闲时,在以前农闲的时候,时间就白白浪费了。而且,我们推行农村新政之后,农民的生产热情和生产效率都会大大增加,现在一天就能干以前两天的活。以后实行农业机械化之后,这种情况会更加突出。这样,必然就会有许多农民空闲下来。这些农闲的时间和富余的劳动力,都是可以加以利用的。”
“其次,工商业是国家进步、人民生活改善的重大推力。商人重利,只要合理引导,他们就会想设法去提高工作效率,研制新技术、新科技,生产新产品,极大地推动社会的进步,丰富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在过去的社会,帝王之所以重农抑商,不过是为了给其封建统治服务而已。商人的发展,会破坏掉他们男耕女织的社会组织形态,从根本上动摇他们的统治根基。”
“但是我们不一样,.uuksho我们要建立民主社会,本来就是要让人民当家做主。政府和军队,都是为人民服务的,一切都以让人民生活更美好为原则。只要是对人民有利的,符合实际的,我们都可以尝试去接受、去发展。”
孙志才闻言,似乎明白了一些,但一时片刻也抓不住核心要点,无法一下转变观念。黎彬见此,也有点无奈,成长环境和所接受的教育导致的观念差异,不是一下子能转变得过来的。
不过观念问题可以延后再解决,目前来讲,现在只要他们能按照黎彬的认知和要求,将黎彬想法和安排落实下去就行。
想到这里,黎彬道:“你先找些熟悉商业运作的人,协助你把这些产业整顿好,尽快恢复运营。”
想了想,黎彬觉得还有点不保险,继续道:“此外,你再从北方4县范围内寻找一些商于经商的人,找个时间集中约见一下,让我跟他们见面详聊一下。根据地的经济发展,还要靠他们的协助。”
孙志才闻言,点头应诺。就跟黎彬所想的,孙志才的观念虽然还没转变过来,但他却能落实好黎彬的安排。这已经足够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