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垣征四郎现在这个角色很复杂,一面主导着长沙大战,而暗中,却多次派人联系重庆,劝对方投降。
章非临动身前才知道长沙这边已经打了起来,舟山那边的情况也通过电报传到这里,日军开始四处抓人。
去长沙,既然决定,章非没有再迟疑和犹豫,这次过去,可以说是关乎他一个很大的计划,虽然没有和人说起过,即使他自已,现在也没有多少底能完成,但事情总要去做,才会有希望。
章非现在后靠中原,有大别山作为自已的屏障,根据地兵员上他并不缺,却的还是武器,重型武器。
如果美国能过提前介入,他就可以以此为契机,武装起一支真正精锐的部队起来,一支可以在正面战场和日军对攻的部队。
他们动身后,才发现日军已经全面对长沙发起了攻击,他们的东躲西藏的绕开日军,为此还耽误了几天。
就这几天,长沙战场也有了最新的变化。
薛岳摆开了个大口袋,等着岗村上门,自从踏上中国的土地以来,岗村宁次第一次感到从未有过的恐惧。
万家岭的教训,使他不敢贸然派部队深入中国军队的阵营。他竭力克制着心中的千般惋惜、万般不甘,下达了全线撤退的命令。
10月1日,日军各攻击部队奉命撤退。同一天,薛岳接到了正式任命他为第九战区司令长官的通知。
不管冈村宁次是否承认他在长沙会战中的失败,有一件事实说明他与他的上司及下属在会战后都十分气恼。
板垣征四郎下令杀害了在这次会战中被俘的一万六千多名中国军人和两万五千多名平民百姓。
这个罪责应该由板垣征四郎、西尾寿造和冈村宁次一起分担,更直接地说明了这几个人天性中的残暴。
薛岳在接到任命通知时,却是满腔的春风得意。
1938年11月下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湖南南岳召开军事会议。第3和第9战区的司令长官、军团长、军长、师长等100余人出席了会议。
会议在蒋介石主持下着重从军事角度检讨了过去抗战的得失,判断了当时战争的形势,确定了以后二期抗战的军事战略方针,并据此调整了部署。
蒋介石在会上提出了划分抗战阶段的设想。他说,此次抗战,依照预定的战略政略来划分,可分为两个时期,从“七。七”事变到日军占领武汉、岳阳为止,是抗战的第一时期,此后属于抗战的第二期,即“我们转守为攻,转败为胜的时期”。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制定的第二期抗战的战略方针是:“连续发动有限度之攻势与反击,以牵制消耗敌人,策应敌后之游击战;加强敌后方之控制与袭扰,化敌后方为前方,迫敌局促于点线,阻止其全面统制与物资掠夺,粉碎其以华制华、以战养战之企图;同时抽调部队,轮流整训,强化战力,准备总反攻。”
这个方针的特点在于,注意了游击战争的作用,决定派遣部分力量争夺敌后控制权;对正面战场的主力部队,虽然要求发动有限攻势,但侧重于整训部队、恢复和培养战斗力,亦即保存实力,这是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蒋介石一直强调的核心问题。
按照战争形势的变化及新战略方针的要求,南岳军事会议决定重新划分战区,调整部署。此次全国共划分成第1、第2、第3、第4、第5、第8、第9、第10战区;敌后新设鲁苏和冀察战区。
继南岳军事会议之后,1939年1月下旬,国民党在重庆召开了五届五中全会。会议内容涉及第二期抗战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各个方面,其主要议题是抗战和党务问题。在这两个主要问题上,五届五中全会表现出积极与消极方面交相并存的双重性。
在抗日问题上,五届五中全会基本上坚持了继续持久抗战的立场。武汉会战后,日本改变了侵华策略,着重从政治上进行诱降。中国国内、尤其是国民党内妥协求和的空气再度上升,对此,五中全会在其宣言中重申:“吾人所求为合乎正义之和平,非屈服之和平,屈服只以助长侵略。中国若怵于日本暴力,以屈服谋一时之苟安,则将降为日本之殖民地。”表达了坚持抗战的意向。蒋介石也在题为《以事实证明敌国必败我国必胜》的开幕词中,批评了对日和平的倾向,表示要坚持抗战。不过,蒋介石虽然当时反对对日妥协,但并未完全排除与日本谈判求和的可能性,问题在于时机和条件。
1939年10月,国民党军第2期整训完成,部队战斗力有一定提高。适值第一次长沙会战之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判断日军可能增兵再攻长沙。为进一步消耗日军,乃决定将整训部队主力分别拨归第9、第5、第3战区和第2战区,准备于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全面对日军发动冬季攻势。上述4个战区为主攻战区,其他战区实施助攻。
此次冬季攻势无论是作战规模,还是军队的战斗意志,均大大超出日军意料,给了日军以相当大的打击。
为总结第一次长沙会战的经验教训,探求日后抗战方略,1939年10月末至11月初,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南岳召开第二次军事会议。蒋介石在会上强调,一定要切实执行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确定的第二期抗战军事战略。
同时蒋介石还提出了欧战爆发后中国应采取的战略。他说:“我们的战略亦就是要使中国抗战能达到与世界战争同时结束的目的。在欧战没有结束,世界问题尚未解决以前,我们若急求速了,妄想与日本妥协讲和,这就是自取失败,自取灭亡!”
在1939年11月中旬召开的国民党五届六中全会上,蒋介石重申了一直要打到欧战结束的战略思想,并强调在此期间,中国要从各方面加强自己的力量。
1938年12月,日本陆军在“1938年秋季以后对华处理方案”中指出:除发生特殊重大和必要的情况外,不再扩大占领地域,而应划分以确保安全为主的治安区和以粉碎抗日势力为主的作战地区;应以华北要地及包括上海、南京在内的华中三角地带,作为需要迅速恢复治安的地区,以武汉、广州地方作为作战地区,分别配备一个军的兵力,使之成为在政略和战略方面压制抗日力量的后盾。
根据上述原则所制定的《陆军作战指导纲要》中做了如下规定:
在武汉地区配备一个强大的作战军,以压制洞庭湖、长沙方面敌军主力,对集中之敌及时予以反击,以挫败其抗战意图,但应力求避免扩大战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