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非现在出门,背后都带了个尾巴,英国这边专门派了个代表跟在他后面,催着他们赶紧做好出兵准备。
其实不用对方催,章非这边的部队已经南下了,这次。章非出门,是去请人的。
孙立人这边早早就去报到了,而邱清泉这边,却借口连连,不知怎么回事,一直没有动身。
见到章非,邱清泉还愣了好一会,“章长官,请。”敬礼完,赶紧把这位即将是自已的顶头上司请进去。
“听说邱将军身体欠佳,就过来看看。”章非脸上似笑非笑的看着对方。
说来,邱清泉这个时候的心情还是非常矛盾的,那个将领不希望带兵上战场,但是这次机会是来了,可却要在一个比自已年青很多的人手下不说,军队也全是不熟悉。
虽然听说这支部队很能打,武器那些很不一般,但毕竟不是自已带出来的,这里面,下面这些人会不会听自已的,能不能指挥动这些人,都是个大问题。
双方扯了几句没有油盐的话后进入正题:“章长官,这次您怎么会想到邱某人?”
章非正了正脸色道:“要真正说起来,就一个字,胆大!”
邱清泉打起仗来,有时是亲自拿着武器冲在最前面的,还有个“邱疯子”的绰号。
这次出兵当这个先锋,章非想得可是很远,其中特别有个问题,就是合作方面,英国人的傲慢是出了名的,到时,经常要和对方打这个交道,很多将领对这些西方军队,怎么说呢,就是会感觉低人一等,所以,这次章非也很有针对性。
章非也没有瞒邱清泉,把即将面对的处境和到时自已的一些猜测,都说给了对方听。
“这次出征,扬我国威这点,我想邱将军也希望看到吧?打日军,我们从来不怕,以前是在我们自已的国家打,现在去外面,情况会完全不一样,面对的困难也会多很多,不知道邱将军有没有这个胆量,一起干上这一把。”
“没问题!”邱清泉起身朝章非敬了个军礼。
因为军队已经在出发的路上,邱清泉第二天就悄悄的出发,而章非,还继续留在重庆,他还需要耽误几天时间,来处理一些问题,特别是关于补给方面的。
另外就是等一个人,史迪威。
而这个时候,这位蒋校长已经和夫人一起,前往新德里,在那边开三国会议,上任这个三国总司令。
美国答应的大量援助,关于这次后续出兵的问题,重庆这边决定,派出最为精锐的第五军和第六军,由杜聿明担任总司令。
就在史迪威到达重的同一天,仰光失守,日本人切断了滇缅路的出海口。
而且英国人在放弃仰光的时候,根本就没有通知这边的联络官。蒋介石又一次被英国人激怒了,这大大损害了他对入缅作战的情绪。
蒋上次谈话中表露出的作战热情明显减弱了,虽然他仍谈到了向日军发动攻势,争取夺回仰光,但强调的重点却集中在“谨慎”二字上。
他认为,英国人很可能会逃跑,如果把大批我们的军队贸然投入第一线,可能会招致重大损失。
而刚上任的史迪威则认为,趁日军立足未稳,迅速集中兵力发起反攻,这可是个难得的好机会。
和日军交手那么多次,对日军的战斗力非常了解的老蒋,却不以为然,他认为,采取纵深防御的战术,先建立起稳固的基地;如果日军没有新的增援,西线英军能守住阵脚,那时再发动攻势。
说到这里,他还看了眼章非,“章非,你是这次入缅的前锋部队指挥官,说说你的看法吧。”
“委员长英明。”章非这话可不是拍对方,而是很认同,虽然这样做在别人看来有保存实力的嫌疑,但是部队毕竟是自已的,谨慎是必须的。
史迪威则认为,这是出于对英国人的怀疑和不满。
听到这些话,史迪威心情十分矛盾。他一样不怎么喜欢英国人,但多少有些怀疑这位委员长的决心和力量。
缅甸毕竟是英国人的地盘,在作战区域上属于韦威尔将军领导的西南太平洋战区。
缅甸作战所需要的武器、弹药运输、给养等后勤供应,都要靠英国人保障。
英军装甲旅的150辆坦克,也是抵抗日军进攻的一支重要力量。美国需要这边这些人作战,同时也需要英国人作战,他不想成为蒋对付英国人的筹码。
这位参谋长十分策略的提醒道:“你们在缅甸的利益比英国人要多,英国人需要的只是在印度前面筑起一道屏障,而你们则需要仰光这个港口来保证物资供应。如果你们积极作战,或许英国人也会坚持战斗,这样你们就可以从中获利。”
“章将军,我们可是老朋友了,你说说看,我这话是不是很有道理?”
没有想到这个时候史迪威把自已拉上,章非愣了下才回答:“史迪威将军,大家争论的关键,还是这个指挥权的问题,英国方面要求他们的人来担任总指挥,这点我们是不认可的。”
“是这个道理。”蒋在边上也插了句。
史迪威来之前,已经知道英国方面的意见,是一定要拿到这个指挥权的,所以,这个时候他也没有办法去做决定,当天,就给他们的总统去了份电报,把这里的情况报告上去。
因为这件事,章非在这边又耽误了三天,最后上面才有了决定,
首先做出反应的还是英国,他们在3月8日任命因指挥“敦刻尔克大撤退”而闻名的哈罗德?亚历山大上将为英缅军总司令,以取代在他们看来过于软弱,并且缺乏威望的哈丁?赫顿中将。
重庆这边,马上做出相对措施,成立征军两路军指挥部,第一路指挥部由章非任司令,第二路司令长官部,以卫立煌任司令长官,杜聿明中将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当时未到任,其职务由杜聿明代理。
章非看到这份命令,心里还是蛮佩服这边的,成立两个单独的指挥部,等于给了章非他们相当的自主权。
这也是章非最希望看到的,他当时答应出征,首先提到的就是需要独立的指挥权。
他可不会让自已这些部队,成为别人当炮灰的存在。
这天,章非同样在没有惊动任何人的情况下,坐飞机赶往前线。
章非的飞机停在了腊戍的军用机场,在这里几乎没有停留,他就率领随行人员从腊戍驱车赶往眉苗。
眉苗位于缅北交通要冲曼德勒以东,是一处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的避暑胜地,被称作缅甸的“夏都”。
城里的街道和房屋都是按照英国式样建造的,仿佛是一座欧洲中世纪的城堡。
当时,英国在缅甸的总督府和英军司令部都设在这里。章非在英国这边人员的安排下,也在这儿选了一座房屋,建立了他的指挥部。
章非的指挥部人数和英国这边相比,显得很寒酸,这次过来,他只带了一个特战队的一百多人担任警卫,还有通信、交通和勤务工作的60多名官兵,这支不到三百人的指挥部,英国看他们的脸上表情,都非常的意外。
带来的这些人,因为都没有到过缅甸,对当地的政治、经济、地形、交通等情况,几乎一无所知。
再加上通讯联络不畅,敌情情报不灵,要实施有效的指挥确实十分困难。
当时一个英国人曾认为,章非的参谋班子难以担负指挥,这样到时仗还怎么打?
在这种困难条件下,章非也不以为意,尽其所能,建立起了自己的指挥和联络系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