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特岛全岛多山。中央偏西,从西北到东南几乎纵贯全岛的山脉就叫做中央山脉。中央山脉和东北角的小山脉之间形成一个低地,被称为莱特盆地(LeyteVl-ley),中央山脉和纵贯短左脚的山脉之间也形成一个小盆地,它的南端是奥尔莫克港,这个盆地就称为奥尔莫克盆地(OrVlley)。
美军的登陆部队登滩后,除了东北那个小山脉和杜拉格附近的更小的卡特蒙山(CtnHill,资料上说是卡蒙特山,按音译应是卡特蒙山),当面的就是莱特盆地。
一般来说,大的城镇喜欢建在平原地带,莱特岛也不例外,包括首府塔克洛班在内的诸多大城镇,要么建在沿海平原,要么建在两个盆地上,所以美军第一阶段的军事行动正是集中在这个莱特盆地上。平原上好用兵,美军选择莱特岛的东面登陆,原因也在于此。
两路美军登陆都异常顺利。前面几次战役,美军甚至要作几天的火力准备,有时候登岛不顺利,就要怪火力准备不充分。而现在火力准备只进行了几个小时,登岛却很顺利,这多少有点奇怪。难道面前的日军真的窝囊不经打么?不至于呀!
首先,日军本以为美军将最先进攻棉兰老岛(其实,这一点日军原来倒是料准了,只是后来因哈尔西的建议,决定先不打棉兰老岛,而是先打莱特岛,让日军防了个空。),所以在棉兰老岛上部署了一个师团和一个旅团,又准备马上再调两个师团去加强防御,而在莱特岛上暂时只有一个师团防御。
但驻防莱特岛的是第16师团,是日军的一个常备师团,它与第6师团同为进攻南京的急先锋,制造南京大屠杀的元凶。其师团长中岛今朝吾,带头叫嚣对俘虏实行彻底消灭的方针,上行下效,师团从上到下都是嗜杀成性的刽子手,那两个以杀人为乐,进行杀人比赛的恶魔——野田毅和向井敏明,就出在这个师团!这样一个恶名昭彰,穷凶极恶的师团,怎么说其战斗力也应该与驻守帕劳群岛的第14师团是不相上下,难分伯仲的,这次怎么不经打了?原来这其中也是有道理的。
这其一,16师团再厉害,在岛上也只2万多人。就算一个师团的兵力全部布防在两处登陆滩头,每处也只有1万人多点,而美军一次登陆就动用了将近4个师,人数有10万多,人数之比为5﹕1,力量相差悬殊;
其二,听上去美军只作了几小时的火力准备,其实哈尔西早就将吕宋岛、包括莱特岛等,都炸了个遍,到处机场被炸得一塌糊涂,飞机也炸得七零八落,美军登陆时,日军难以提供像样的空中支援;
其三,登陆滩头是沿海小平原,遍布沼泽。这对进攻一方固然推进困难,但防守一方也难以构筑坚固的防御阵地,而日军又正好一改滩头防御的做法为纵深梯次防御,滩头防御的兵力和工事并不强大;
这其四,美军有强大的运输能力,轻重装备一应俱全,武器弹药供应充足,而日军的供应就差得远了。现在美军不但空中力量占绝对优势,潜艇也非常活跃,日军要想对各岛增援,在运输过程中,上有飞机,下有潜艇,层层拦截,损失惨重。即使能捱上登陆的,人员和装备弹药也大打折扣。16师团也有这个问题,非但弹药匮乏,而且补给也没指望。
有这么几条,所以美军先期登陆十分顺利。日本军方高层对美军登陆莱特岛虽然也十分惊恐,但因受到前几天台湾空战时,海军航空兵谎报战果的鼓舞,认为美军航母舰队已遭重创,这次美军仍不自量力在莱特岛登陆,实在是全歼美军的天赐良机。
于是立即组织舰队从各处前来驰援,打算冲进莱特湾,粉碎美军的登陆行动,这就引发了一场莱特湾大海战,这在《莱特湾大海战》一文中已有叙述。日军费尽心机,结果莱特湾海战日军舰队一败涂地,对美军的登陆行动毫无影响,在两处登陆的美军,按原定计划分四路推进,有惊无险。
莱特岛上有两条主要的高速公路,沿东海岸的一条是1号高速公路。从东海岸出发,向北穿过莱特盆地到卡里加拉(Crigr),然后沿北海岸穿过中央山脉,而后再往南到达终点奥尔莫克,这是2号高速公路。
最北一路,骑一师沿1号公路向北挺进,攻占莱特岛的首府塔克洛班后,继续向北占领萨马岛上的拉巴兹(LPz),控制了圣华尼科海峡;
稍南,24步兵师沿2号公路,穿过莱特盆地,攻克北部沿海的巴鲁戈(Brg)和卡里加拉(Crig)。
在杜拉格滩头登陆的美军,迎面便是卡特蒙山,山并不高,但山上日军的炮火可以直接打到美军的滩头阵地。96师兵分两路,一路拔掉卡特蒙山这枚钉子,一路沿1号公路,向北夺取塔纳万(Tnn)。第7师亦兵分两路,其大部攻占了杜拉格后,将当面之敌压迫至布拉文(Bren)一线。攻克了布拉文后,又乘势向北推进,攻下达戈米(Dgi)。另一路则沿1号公路向南攻克了阿布约(Abyg)。
至此,美军把东部沿海平原直至莱特盆地的绝大部分地区都控制在手了。
对垒双方,一边美军是人多势众、装备精良、弹药充足,另一边,日军则是人少势寡、装备不足、弹药匮乏。饶你当初穷凶极恶、显赫一时,现在也只能一边顽抗,一边撤逃,一路上丢盔卸甲、损兵折将。
但日军也并非完全无所作为的,先是海上来,结果一败涂地,接着是空中来。莱特岛上的机场本来被美军炸得一塌糊涂,现在又落在美国人手中,美军虽然一时派不上用场,但至少日本人用不上,因日军想在莱特岛和美军决战,企图在这里重创美军,于是又再一次拼凑了一些飞机,有好些从吕宋岛飞过来,前前后后也来过好几百架,多少也对美军制造了一些麻烦,但毕竟日军飞行员不经打,损失惨重。
从10月20日美军登陆起,虽然天气恶劣,对美军的进攻造成很大影响,但毕竟是一直在追着日本人打,16师团苦撑苦捱着,盆地上没立足之地,只能退守中央山脉,面对这道天然屏障,美军一时还打不过去,因日军要在莱特岛与美军决战,所以抓住这个空挡,从10月底开始,向岛上加紧调兵遣将,先后将第1、第26师团和第68旅团等部队成功送上了莱特岛,到12月中旬,岛上日军总数达到7万人。
当日军开始派兵增援时,美军正计划翻越中央山脉,向岛的西部进击。计划还是分南北两路。
北路的第1骑兵师在攻克塔克洛班后,又分成两路,一路穿过圣华尼科海峡,另一路沿着北海岸向西,与24师在卡里加拉会师;南路的96师驻在中央山脉的东面,与日军第16师团残部对峙,防止日军反扑,以第7师继续作南路进攻。
11月上旬,北面的行动开始,这次是24师借水路到达中央山脉的北端,翻过山脉的低凹处,在日军防线北端的更北面穿了过去,迂回到了日军防线的侧面,骑一师则沿着2号公路当面强攻日军防线。两路进攻路线都有日军的硬钉子。
随着增援部队陆续上岛,日军开始加强了中央山脉的防线,北端由第1师团驻防,中路是102师团,南端驻防的是16师团的残部。另外在16师团的左下侧西海岸的山地,交给了第26师团防守。
骑一师和24师的当面之敌正是日军第1师团的两股部队,一股据守的地方称为断头岭,一股据守的地方叫做启子岭。第1师团是日军最老牌的师团,也算是精锐部队,据守的地势又险要,一时间美军倒也难越雷池一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