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道海空力量已远非美军对手,硬着头皮也要上去。小泽的航母编队是军中主力,挑大梁本应是它的份内事,只是在马里亚纳元气大伤,刚刚在台湾空战中又损失了大批飞机。
而美军方面因为采纳了哈尔西的建议,莱特湾的登陆提早了两个月,这对在抢时间的小泽来说,更是手忙脚乱,空有一副架子,实在凑不出几架舰载机,训练飞行员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挑大梁肯定是不行了,重担子只好压在栗田舰队的身上了。
来看看栗田舰队是怎样的一个舰队:栗田舰队拥有老式战列舰5艘、重巡洋舰11艘、轻巡洋舰和驱逐舰共19艘,此外,最最拿得出手的是,还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两艘超级战列舰“大和”号和“武藏”号。
这样一支舰队,放在海上,乍一看还真有点威风凛凛的。但稍有点内行的人就会看出,这个编队里一艘航母也没有,一架舰载机的空中保护也没有,要知道,在那个时候,巨炮利舰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没有空中力量的护卫,再庞大的舰队在海上也就是一个个活靶子。看起来,栗田舰队要挑大梁也够呛!可挑不起也要挑,于是丰田想了个歪招。
美国人看见日军的航母就眼红,斯普鲁恩斯还可以,哈尔西肯定忍不住。如果栗田的舰队挑大梁去攻击莱特湾登陆的美军,被哈尔西发现,就麻烦了,但这么庞大的一支舰队,要不被一心要找日军麻烦的美军发现很难。
最好有什么东西让哈尔西眼馋,把哈尔西的眼球吸过去。哪还有什么东西,除了航母还有什么?小泽的航母现在只是个空架子,挑不起大梁,但充当个诱饵总可以吧!
可怜堂堂一个航母编队,竟沦落到被丰田当作一片诱饵。丰田推测,哈尔西一发现小泽的航母,肯定会不顾一切地赶过来想吃块肥肉,另外三支编队就可以趁机冲进莱特湾,给缺少了哈尔西特混舰队保护的登陆美军,和并不强大的护航舰队,以致命打击。
主意拿定,栗田编队18日驶离林加锚地,20日驶入文莱港,加加油,做做准备工作,22日晨8时,率大部从巴拉望岛的西面北上,向巴拉望水道开进,打算经锡布延海,穿圣贝纳迪特海峡,迂迴到萨马岛东面海域,从北面进入莱特湾攻击美军登陆部队。
又分出一个小编队由西村带领,当天午后3时出发,经苏禄海和保和海,驶向苏里高海峡,打算从南面袭击莱特湾美军,与栗田编队形成夹击之势。但这支编队似乎太小了点,于是又命令在琉球群岛的西摩编队与西村会合,也准备穿过苏里高海峡,协同攻击美军。
栗田编队(图中第2舰队之大部,从林加锚地经文莱港开过来。)和西村编队(第2舰队分出之小部,同样从文莱港驶出。)、志摩编队(图中第5舰队,从琉球群岛开过来的。)和小泽编队(图中第3舰队,从濑户内海开过来。恩加尼奥角亦作英加诺角。)之行进路线图。
西村编队从文莱港出发数小时后,小泽编队才从濑户内海出发,由台湾东部海域驶向吕宋岛北部海域。小泽编队比栗田的编队出发要晚10小时左右。总的来说,四支编队都在22日同一天从不同的地点出发,时间上稍有前后。日本人一上来就犯了个错误,栗田的编队距离预定地点最近,却出发得最早,小泽编队与菲律宾最北面的吕宋岛的距离是几条路线中最远的,可出发得最晚。
美军在莱特湾一登陆,就防着日军舰队来增援攻击,哈尔西不断派出侦察机在莱特湾周围海域侦察搜索。当时的情况很滑稽,哈尔西最想找到的是日军的航母编队,而小泽又最想让自己的航母编队被哈尔西尽快地找到,可偏偏因为距离远,一时半会找不到。小泽恨不得直接发封电报给哈尔西,告诉他自己在什么地方,请他过来玩玩。
而最不想被发现的栗田编队,却偏偏最早被发现,还不是哈尔西的侦察机发现的,而是美军潜艇发现的(上面图中标红圈,击沉日军两艘舰艇的地方)。栗田编队在通过巴拉望岛水域时,被美军潜艇“海鲫”号发现,即知会“鲦鱼”号一起跟踪,伺机攻击。
其实,当时宇垣缠指挥的“大和”号发现了美军潜艇的行踪,并告知了栗田,但栗田这次行动是偷偷摸摸的,可能是生怕弄出一些大的动静,被哈尔西知道了,就要误大事,所以只是采取了曲折的规避航行,没有采取反潜措施,结果被两艘小小的潜艇捡了个便宜,“海鲫”号发了6枚鱼雷,击沉重巡洋舰“爱宕”号,重创重巡洋舰“高雄”号,“鲦鱼”号也发了6枚鱼雷,击沉了重巡洋舰“摩耶”号。
栗田平白无故损失了3艘重巡洋舰,恼羞成怒,这才命令驱逐舰用深水炸弹攻击,结果“海鲫”号因躲避,搁了浅,“鲦鱼”号为救“海鲫”号的艇员,放弃了追击,让栗田舰队跑了。
早知道,一开始就用深水炸弹炸,什么事都没有了,真个是:出师未捷先折戟,栗田哑巴吃黄连。
这“爱宕”号是栗田的旗舰,栗田和他一大帮幕僚,只好在风浪中用驱逐舰转移到“大和”号上。美军潜艇上的人不是傻子,虽然栗田舰队跑了,但电报早就发出去了,掩耳盗铃的栗田不想弄出了动静,可哈尔西还是知道了。
按照潜艇所指示的方位,派出去的侦察机很容易就发现了正要进入锡布延海的栗田编队,附带也发现了在苏禄海的西村编队。虽然没发现日军的航母,哈尔西一方面留一份意,一方面送上来的肉还是要吃的。
他对西村这条小鱼不感兴趣,就把西村编队的动向告知了金凯德,请他留意苏里高海峡,让第7舰队去对付这支日军小编队,自己来对付大编队。他最配胃口的是日军的航母舰队,但一时半会找不着,有栗田这条大鱼也可将就。
前面说过,马里亚纳群岛战役之后,哈尔西回来接替斯普鲁恩斯,第5舰队改称为第3舰队,第58特混舰队改称为第38特混舰队,本来这特混舰队是由米切尔指挥的,现在第3舰队的许多舰只都已划给麦克阿瑟指挥,现在第3舰队与第38特混舰队差不多就是一回事,所以这第38舰队事实上也就由这个第3舰队司令哈尔西直接指挥了。
这38特混舰队又分成四个特混大队,米切尔就随同其中的谢尔曼大队,听候哈尔西的调遣。
在之前,哈尔西命令一个特混大队到乌利西环礁去加油、补给并进行短暂休息。得到栗田舰队消息后,他立即命令这个大队返航,就在海上加油,补给和休息就暂时取消了,所以这时他手头只有包括谢尔曼大队在内的三支大队。三支大队的航母加在一起,也将近10艘,对付一支缺少空中掩护的舰队还是绰绰有余的。
要说栗田的舰队一点也没有空中支援,那也不是,在吕宋岛由大西泷次郎指挥的岸基飞机确实来支援了一下,他的飞行员认为直接去攻击美军的航母比到自家舰队上空去护卫效果要更好。所以当24日晨,大西的侦察机发现了谢尔曼大队后,吕宋岛的日机立即倾巢而出去攻击谢尔曼大队。这导致了两个结果:
1。日机先于美军发起了攻击,这确实起到了一些作用;
2。谢尔曼大队不能协同另两个大队一起攻击栗田的舰队,削弱了攻击力量。
谢尔曼大队的航母上,本来轰炸机鱼雷机准备停当,要去攻击栗田舰队,得知日机来袭,只好赶紧将轰炸机鱼雷机入库,起飞战斗机拦截日机,航母大队则躲进暴雨区规避。美军的拦截和马里亚纳的猎火鸡如出一辙,无多片刻,天上已看不到一架日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