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的日子过的飞快,**也开始让他接触军事书籍了。‘上兵伐谋’什么的动背的滚瓜烂熟。这一日,有到了师徒决战的时候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师兄师姐也参与进来了,交战背景也十分清晰起来。那就是师傅代表胡人来攻,师姐的燕国也犯边境,而师兄代表的南国在后方虎视眈眈。
局势对李群十分不利,因为他只有十万军队,而要面对的是三国来犯。以十万对三十万,这场仗看上却毫无悬念,但是经过这么久的磨练后,李群早已不是当初那个急躁无知的孩子,而且不管怎么说,这样的局势在现实中还是有可能发生的。
“不可以直接面对三国军队。”这是李群的第一个想法,因为如果同时面对三国军队的攻击,就算长出三头六臂来也不可能挡下来。有了这个想法后的李群认真分析起了场面上的局势。首先就是燕国,因为地理的原因,燕国进攻路线只有穿越金川山谷这一条路可以走,但是在这条路上我军一共有两座关口,一座是山门关,而另一座是雄武关,而这两座关口都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可以此为依据拒敌于国门之外。其实现实中也真是因为这个原因,周国和燕国很少开战。
看了一眼洋洋得意的师姐之后。李群又把目光锁定在了师兄身上,至于师傅,姑且放到最后来考虑吧。对于南国,自古两国就纷争不断,但总体来说还是周朝占有一定优势,这次因为北方遭到攻击,所以南国乘乱而起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但是南国并不是只有周国一个敌人。它的另一个敌人就是戎狄,戎狄部落见利忘义,只要有足够的钱粮给于,便可换来合纵防范南国。只是这会违背比赛规则吗?李群想了想觉得师傅只是让他们分别代表这四个国家,但是又没禁止运用其他国家,所以应该可行。
那么最后也是最难的就是师傅那一路了。由于胡人部落没有铁矿和相关的制铁技术,所以胡人对周国的威胁是最大的,他们几乎年年都会到周国边境烧杀掳掠,而李群的家乡也是被胡人部落所屠戮的。集中八万大军布置与边境地区,留两万骑兵为备用军,和敌人展开消耗战,带敌疲惫,自会退去。
所以李群的总部署就是,面对燕国的进攻,将由使者前去说服,程明利害,最好争取其退兵,再有一主将率五千弓弩手前往山门关,于原本驻军一同防守。
面对南国由使者携带金银绸缎于戎狄结盟,共同抵御南国。再由一主将率一万步兵前往边境警戒,并督促各路驻军做好迎敌准备,一偏将率五千水军沿河布置,随时应对突发情况,真真做到进可攻,退可守。
面对胡人,便是以六万人把守边境各个城镇,坚守不出。再由一悍将领两万骑兵游走在各城之间,寻机歼灭敌人小股力量并作为应急力量准备。
在做好所有准备之后,李群信心满满的看向面前的三人,自觉胜卷在握。然而不提师姐的表情,师兄和师傅的表情才最让人琢磨不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