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高二(18)班的教室,想起初中一年级时从表姐那里复制过来的言情小说,不知为何,现在回忆起来竟有种清新脱俗的感觉。其实那本小说写得很奇怪,套路气息很强,烟火油腻,但多年之后却变得清新脱俗,这就更奇怪了。
高二的时候读实体书,其中也有一些言情小说,同样也是不知为何,读了之后会有心动之感,甚至会有恋爱的感觉,虽然这多年以来都没有真正谈过恋爱。在情窦初开的年纪里,沉浸在那些细腻的心理描写中,看到哭也是常有的事。
真是好奇怪的人生成长历程。如果能更改更改,如果能更改更改,应该改成什么样子呢?在能感觉到“喜欢”的年纪里放手一搏,在后来浑浑噩噩的许多年中不要再留那么多期待,这是不是会公平一些?
同一个年龄的男生和女生,所拥有的资本太不相同。二十来岁的女生,风华正茂、大好年华,往前翻三岁,同样风华正茂、青春年少,那是人生最好的年纪,男生也是同理。
最好的年纪里有最好的心态,但绝非人生顶点。对男生而言,二十来岁好像才刚刚开始,三四十岁才有点事业有成的样子,而三四十岁的女生,总感觉哪里有些不太对劲。
时间差不可弥补,生命缺陷始终存在,好像那边的织欲进化就不错。美与不美,这同样也是欲望的一部分,如果也取消了,会不会出现反作用?虽然,从理论上来讲,体态美貌不是多重要的东西,但若是真的没了,苟活一世,那到底是为了什么?
织欲进化的权限非常之高,已经能修改形象了,除了不能轻易模仿他人心态,剩余的都能达到。织欲、豁免,两界的差别也没有那么大嘛,这其实是一回事。
其他事不再多想,此时的重点还是谢唯鸢。美好回忆都只是一厢情愿,少有彼此的交集,还真让人有些惋惜。如果能重新认识,算了,不用重新认识了,重新认识还得自我介绍,就照着现在的时间线开始。再等几天,跟她约个火车。
以往永恒之旧日是怎么安排的,我也能做出差不多的安排。永恒之旧日的手段层出不穷,无限无尽,但表现出来的也就那些嘛。做一个高颜值的投影体,当然,不是说直接换脸,应该说换一种气质。
然后多制造几次偶遇,再大方一点,去搭个讪,这都没什么,不用害羞。这不是什么值得羞耻的事,这是同学之间的正常交流。大胆一点,人家女生都不怕,我怕什么?
高颜值,多次偶遇,然后就到表白心意了?不对,好像漏掉了什么重要的流程。漏掉了追这个人的过程。当年就是因为把这两个过程反过来了,所以才从未得手。
以前太傻,以为是先表白,表白成功了再追,这叫做有的放矢,这叫不做无用之功,这叫先上车后买票,但从未有过任何进展。哎呀,当年真是太傻了,以为只要有纯粹的喜欢和爱慕的心意就能成事,以前还是太单纯,现在要改一改了。
可是,先买票后上车,就算我能保证能上车,那买票该是个什么流程呢?多制造偶遇,然后,然后呢?永恒之旧日也跳过了这一步,当年怎么就没有多给点提示呢?
是不是应该重读言情小说学一学技巧?是那种十分反常、反逻辑的技巧吗?那也用不上啊!反常、反逻辑的技巧,只对反常、反逻辑的人有用,谢唯鸢说到底还是个正常人,有正常逻辑,那该怎么办呢?
应该找一位恋爱导师,但又要求这位恋爱导师没有太多恋爱经验。导师不需要有多少成功经验,导师可以永远单身,但那些学了导师的课的人至少也得脱单个七七八八,不然这导师就是挂羊头卖狗肉之辈不可信。
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医者不自医。对,对,就是这么个理。如果一位恋爱导师出手百发百中,那这个导师九成九是变态,从这位导师那里学来的都是些极其速成的技巧,时间一长就没什么卵用了。
得看一看真实恋爱日记。真正的恋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过程呢?真是期待呀。不对,过程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本质。
恋爱的本质是双方之间存在着某种名为爱的情感,而爱的本质,是善意大于恶意?不像。但也大差不差,将就着用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