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回到桃花村没几天,边城县劳动服务科的魏威武副科长就亲自给贺录打来了电话,告诉他贷款已经批准了,而且是最高额度8万元,让他到信用社里去查收。
上次老同学张德领着他到劳动服务科办完手续后,在边城县醉三边酒楼又招呼他吃了一顿饭。那顿饭局中贺录和魏威武互相留了电话号码。这贷款好不容易下来了,魏副科长当然要在第一时间通知贺录了,好让他领自己的人情。
贺录当然明白这层意思。他在电话中把魏威武捧了半天,让他觉得自己感恩戴德的没齿难忘。好一番表白之后方才挂了电话。
兴奋之中,贺录觉得要把这消息立即通知张德。其实他最感激的还是这位老同学。贺录心里明明白白的,如果没有他的这个老同学,如果老同学的父亲又不是人社局局长,如果劳动服务科不属于人社局系统,如果魏副科长不等着要转正......如果没有这些“如果”,可能就会有许多“可是”。贷款的事情能有这么顺利吗?不确定的因素太多!
因此,他认为此刻应该和张德共同享受这种激动。
正当贺录要拨打张德的手机号码时,没想到自己的手机倒先响了。而且电话号码显示正是张德拨过来的。贺录瞬间就想到,一定是魏威武早就在老同学那边领了人情的。
果然,一接起电话,就听张德说道:“录子,刚魏科长给我打电话了,说你的贷款已经办好了,你到信用社里去查收一下。”
“嗯,他也给我电话通知了,我一会儿就过去办理。”
听到贺录说自己已经知道了,张德电话那头“哦”了一声。然后他又说道:“那好吧,我这会也正忙呢,你知道就好。那就祝你创业成功,早日发财。另外还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你尽管吩咐,只要我能帮助的一定尽力。好了,我挂电话了。”
贺录听得,张德那边似乎是有不少的人,电话里边嘈杂声很大。原本他还准备客气地感激几句呢,可还没等自己开口,同学的电话已经挂了。
贺录知道,张德此刻真的在忙。他只能把那份感激暂且寄存在自己的心里了。
劳动服务科一共贷给贺录8万元。这是他们贷给个体工商户最高的额度了。这笔贷款是政府贴息贷款,期限3年。也就是说,贺录可以用这8万元发展自己的事业,等满3年后再把8万元还回去,他不用出一分钱的利息。
边城县,不知道有多少创业者、以及投机者都眼巴巴地瞅着这项贷款呢。原因很简单,就是政府出资补贴利息,自己除了还本而外,不需要多出一分钱。
桃花村小学西旁住着一个鳏夫叫周有财,他老婆已经去世了十多年,唯一的一个女儿也出嫁到了内蒙古。因为周有财好吃懒做,一个庄稼人却不本分,经常靠在集市上给别人算个命、卖点假药骗点钱财为生,很不受人待见。慢慢地,桃花村、乃至红柳乡的人都忘了他的真实名字。因为他长着一撮山羊胡须,经常戴着一副墨色圆片石头眼镜,把自己打扮的神神道道的,别人就送他一个外号——“一撮毛”。
“一撮毛”听别人说贺大山的小儿子在县城有很硬的关系,一下子就贷出了好几十万元的贴息贷款。他掐着指头算计了一下,不要说自己干点什么事了,就是拿着这贷款再放3分钱的高利贷,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呢。
这样的好事让“一撮毛”心潮起伏许久。也让他浮想联翩不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