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项目的硬件支持有两个最主要的部分——光子计算机“巨能二号”和AI-Bx。主机房占地近500平方米,配备了63台机柜。尽管新一代光子计算机体积比上一代要小得多,而内存、运算速度却更大、更快。同时由于采用了新的供能技术,能耗大幅降低。
主机房的中央位置,安放着AI-Bx,人工智能盒。称之为“盒”,是因为第一代AI-Bx是长方体的。第二代是球体的。这个AI-Bx直径1.152米,体积是上一代的3倍。它的内部主要是由无数块不同大小的晶片组成。它们按既定顺序排列,而固定它们的组件称为“桥”。晶片与晶片之间以纤丝相互传递信息。纤丝非常细小,又很柔韧,能够弯曲且不易断裂。每一个晶片通常拥有几条至几十条纤丝联结。连接晶片和纤丝的构件叫“触点”。纤丝和触点都是用纳米材料制成的。AI-Bx模拟人类的大脑,为光子计算机实现人工智能提供硬件的支持,是机器人社会化的核心技术。
众所周知,人脑的突触的联结型式是复杂多样的,整个脑是通过这种联结而组成的一个巨大的自调控、自组织、自学习的神经网络系统。但该设备又有其特殊性,一个AI-Bx可以供多个机器人“思考”,但机器人们仍有各自的“隐私”。AI-Bx也很强大,在它“孕育”之下的机器人,经过一个过程的“成长”,脱离了AI-Bx,仍然可以自调控、自组织、自学习。
其实,该光子计算机已经存在5个机器人程式。这5个机器人,“奔硕”是最早“出生”的,也是唯一“长大”成18岁少年的机器人。而其它4个仍处于“冻结”状态。刚刚做展示的机器人实体实际上是一台微型光子计算机,是“奔硕”的“躯体”,当中储存着它的记忆数据。这个阶段,“奔硕”还是与主机联网的,并没有成为独立的个体。
至于机器人脱离了带有AI-Bx的主机后,怎么进行自调控、自组织、自学习呢?那是因为“转传”。这种程式早在5年前就被这个项目组的工程师设计出来了。只是陈毅雄一直很谨慎,禁止“转传”,让机器人个体“独立”。
“机器人社会化”项目的暂定目标是:在外服役的机器人,仍与主机无线联网。其“自我意识”并不来源于自身,而是来源于主机,并接受严格的远程监控。
对于这点,柏瑞杰曾经与武斌调侃:“‘犬之尾部排气’不通!”他还抛书包:“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于人的始终的过程。如果禁止‘转传’,就好比母亲生了孩子之后,禁止剪脐带。孩子思考终生都要依靠母亲的大脑。”
武斌又顺势调侃:“脐带的作用是运输氧气、营养和排出废物,并不传递思想。”
“走着瞧吧,未来世界将遍布脑身分离的怪物。”柏瑞杰一脸不屑。
武斌的口并不密实,他把柏瑞杰的话当笑话传了出去,最终传到陈毅雄那里。不过陈毅雄只是笑了笑,并在日志上简单的记下几个字——“转传”的是与非。
当何迁在为众人讲解系统时,没有人注意到柏瑞杰抚摸着AI-Bx,欣赏了很久。
中午,武斌邀请柏瑞杰到外面的饭店吃饭。柏瑞杰则说:“食,有轻于粗茶淡饭,有重于珍馐百味。今天,我只想去职工饭堂轻轻的吃一下。”
武斌奇怪的问:“你转性了吗?”当他看见柏瑞杰打的菜全部都是素的,就更加惊奇了。
两人在饭堂的一角坐下,武斌问柏瑞杰:“你怎么知道那个机器人很要尊严?”
“不清楚,试探罢了,没想到自我意识到了这种程度。一向保守的陈总,什么时候变得激进起来呢?”
柏瑞杰一边吃饭,一边问武斌关于项目的细节。最后,柏瑞杰问:“刚才经过试验四室,为什么贴上封条呢?”
武斌说:“不就是用来做二代AI-Bx试验嘛。”
“第一个二代AI-Bx在这里做试验?你刚才不是说那个AI-Bx封存了,为什么连试验室也要封?”
“不知道他们几个人搞什么,神秘兮兮的。”
柏瑞杰用餐完毕。武斌看见他的餐具里颗粒不剩,说:“怎么吃得那么干净?”
柏瑞杰回答:“本公子,奢侈但不浪费。你慢用,失陪了。”
柏瑞杰在厂区的花园打了个电话,问对方:“桑叠,有一个工程,很急,今晚就动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