嫣君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救护车会呜咽着来到自家门口…夏日,晚十点多钟,两分钟前,二姐拿出一叠百元大钞,塞在嫣君手里,嫣君却粗鲁的抢过了姐姐的包,冲上了救护车…
爸爸竟然自杀了?往日就算三姐妹和妈妈指着鼻子骂他,顶多也就是吵一架,每年如此,年三十都不会错过,大家习以为常,相比两个姐姐,她最小,却被推上了救护车,六神无主的看着救护车上忙忙碌碌的医护人员。五分钟后,车子停在了隔壁村口,医生告诉嫣君她们尽力了,毒已太深,眼球都腐蚀掉了,拉到医院也救不回来了,回家准备后事吧…眼泪终于憋不住,她大喊“都没用,你们都没用,没用!!!”小嫣君跪在爸爸身旁大吼,但是又不得不从姐姐的包里拿出来700元的抢救费用交给医生…除了她自己的歇斯底里,大家都一脸平淡,没有人安慰她,医护人员估计都麻木了,已经晚上十一点多,救护车又返回了小院,带回了父亲不治身亡的消息…
16岁的农村孩子,到底是懂点事了,大家帮忙把父亲的遗体抬下车,小嫣君就没有再掉一滴眼泪,冷静的看着叔伯他们通知了姑姑和姨等近亲属过来安排后事,自己默默的跟着母亲打扫混乱的现场…老屋那张父亲躺过的床,还有呕吐的痕迹,嫣君回想着刚才,父亲只说了一句我们常去的隔壁村小卖部还有两百块钱,就回了屋里,大家都没注意,等到妈妈发现他就已经喝了农药躺在床上了。嫣君慌忙打了水,帮爸爸灌下去,听说肥皂水解毒,傻傻的又灌了肥皂水,祈求他能够把喝下去的药吐出来,就算稀释一点也好…她笨拙的拖着爸爸,想让他趴下吐出来,爸爸却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口中喊着不行了…不行了…连刚才那悦耳的救护车声也没能挽回他的命,就这样,嫣君成了单亲姑娘,她已经高二了,还有一年就可以读大学了,她跟爸爸说过很多次,我就要上大学了,听说大学可以打工,就不用你们那么累了,爸爸,我虽然是女孩子,读了大学以后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的。然而,就一年,他也不等她了,就这么狠心的走了。妈妈说,得亏爸爸是直接走了,要是落个瘫痪残疾什么的,还要我们照顾,我们娘四个的日子就没法过了…这是后话,虽然不好听,但也是实话。
为什么小嫣君被推上救护车?说来奇怪,在乡下的说法就是人要走之前出邪…二姐三天回门,乡下条件简陋,她就在院子角落用大盆冲凉,而爸爸,就坐在老屋门口,刚好视线可及,二姐就说爸爸,你可不可以挪一挪,然后居然吵架了,可能是之前爸妈在谈大姐相亲的事情没谈妥,有点火气。二姐是十二岁才被妈妈从养父那里接回来,爸爸一直说不认,姐姐都没有计较,打工赚了钱一如既往的给爸爸买衣服吃食,总之,比嫣君这个上学只会消费家里的小女儿强太多。吵完二姐就不舒服,因为刚查出怀孕了,妈妈和嫣君在安抚二姐的情绪,刚有孕怕伤身。此时大姐莫名其妙憋了一口痰,透不过气,脸憋的通红,妈妈照顾二姐,嫣君围着大姐,急得想直接对嘴吸出来…
妈妈去厨房倒水,发现爸爸喝农药了,赶紧叫了救护车和邻居们,然后就是小嫣君给爸爸喂水。所以混乱中,只有小嫣君被推上了救护车。
直到晚上十二点多,近亲属们差不多到了,水晶棺送到,把爸爸擦洗干净放进水晶棺,三姐妹才聚在一起抱头大哭,我们没有爸爸了…小嫣君坐在爸爸遗体前,一次次摸着爸爸的脉搏告诉妈妈,我感觉还在跳,可是大人们都说小嫣君是幻觉,是自己的手在跳…
守灵的几天,二姐有孕大家都照顾她,但是她也很少休息,因为舆论都说是她打了爸爸,是她结婚日子冲撞了爸爸才会走,不然也不会三天回门就出此横祸,遗体上还有伤疤,但是家里人都知道那是前几天爸爸为了照顾奶奶,磕到的伤,这也被不明情况的亲属们传的有板有眼…这个结在二姐心里估计这辈子过不去了,.uknshu.虽然一家人极力解释不是她造成的,但是二姐不会开心的,小嫣君为了二姐把亲属都怼了一遍,就算全世界都说是她的错,但是没错就是没错,要怪,就怪爸爸命该如此,今后,也只有三姐妹和母亲相依为命。
送葬的时候,小嫣君在人群里哭了,她喊,爸爸,你起来喊我们吃饭啊,我一定不会不理你,肯定会高高兴兴的去吃的…想起来前两天爸爸做好饭隔着窗户叫她们姐妹吃饭,大家都不理他,是多么混账的行为。然而一切都晚了…
看着一群人有说有笑的在挖墓穴,小嫣君终于深刻的体会到了人情冷暖,不是自家人去了,别人当然还可以事不关己,谈笑风生…也许在别人眼里爸爸只是个酒鬼,有钱就喝酒不怎么顾妻儿,那又怎么样呢?因为嫣君知道,爸爸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没有儿子,在农村,大家都会说闲话的,但无论舆论多差,那始终是三姐妹无可替代的爸爸,没有他,今后注定不太好过,人生本就如此,人走茶凉…你可以说少年不识人间温暖,也可以叹年少休要如此悲观!不是谁的人生,又怎敢如此坦然评判?坚定的少年!迷茫的少年!坚定的朝前走,迷茫人人都会有,我徘徊的时候,只希望不要落下满天的石头…
我是嫣君,幻想过嫣然一笑,君临天下。莫笑我,只是个女娃,我是爸爸的假小子,是妈妈的宝贝疙瘩,丧礼完毕,二姐回了自己家,大姐外出打工了,而我,等待着开学,继续高中生涯,一切都那么平静,好像那个人从来没有来过,也没有离开,谁都没有再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