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新气象不在于在观音岩上凿路写字。对小水人而言,农田水利建设才是事关大家生活水平的头等大事,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组织群众自发开展的重大民生工程。
在高建川大书“一马当先”而出尽风头的同时,小水乡政府启动了兴隆场水库建设。兴隆场水库,位于小水高海拔地区,小水河的发源地之一。从高延宽家门前的小水河溯河而上,到了庄园一带,是两条支流,从中华山和大岩口的交界处,逆一条支流向上行走,过了石沙嘴,就是兴隆场了。这里山高林密,有一口天然泉眼,终年不断向小水下游流去,汇聚其他支流,流到县城,注入蔺州河,再向东流几十里,才在红军四渡赤水之地,汇入赤水河。
泉眼不远处,是一条大沟,两边是青杠树林,出口处就是落差极大的峡谷。小水公社领导研究决定,在峡谷流水即将坠落之前端,选址修筑大坝,把泉水拦截起来,从而成为灌溉水库。与水库配套的,是沿着石沙嘴,向着大岩口东侧的方向延伸,修筑一条穿过悬崖峭壁的灌溉水渠,就是人们口中说的光辉大堰。目的是把水库的水导入椒湾、母猪田、大寨、文家岩等几个聚居村落的高处,如此,可以旱地变水田,新增灌溉面积数千亩。
兴隆场水库和光辉大堰,代表着小水人在小水公社领导下,战天斗地的劳动精神。在高延宽的记忆中,人民公社一呼百应,每家人每天派出精壮劳力,自带农具,自带干粮,起早贪黑在现场施工。当时没有水泥,只有少量的石灰。开山取石的方法,还是用木柴垒在岩石上,点火烧热,然后提水在上边浇过,冷热交汇,让岩石自行破裂。再由石匠用铁钻子一锤一锤地打锲子,一块一块地取出,再抬到拦水大坝处,一块一块地垒砌起来,为了保证垒起来的石壁经得起水压,防止变形或溃坝,还要在关键部位,在石板与石板之间,打出类似木材加工中的榫卯结构。这既要强大的体力、毅力、耐力,还要有一帮脉法齐整的老石匠才行。
在修筑拦水坝的关键时段,妇女也跳着担子前去帮忙。都说妇女能顶半边天,所以乡政府一声号召,妇女们便当仁不让。在没有公路相通,没有机器协助,没有水泥火药支持的前提下,就靠着小水人的肩挑背扛,靠着最传统的刀砍火烧,硬是在两年之内把水库建起来了。
水库修起来后,大堰还没有修通,于是,人们开始分段在山崖间施工,山崖危险度要高得多,且不是单靠人数众多就行的,在山崖上凿水渠,就真得靠着一队一队的石匠进行人工作业。有的位置,得先凿出一条狭窄道路,再用石头和着石灰,修出堡坎,保证水不散漏到崖壁之外;有的更险要处,则在崖顶用,用粗绳的一头固定在树木上,一头绑着石匠的腰部,缓缓悬坠下去,进行单点打孔,凿出施工通道。
过了最险峻的石沙嘴段,大堰就算修好了一大半。但石沙嘴这一段却整整以死掉十人为代价,前后历时三年才得以修通。在之后的几十年里,石沙嘴下边的老路上,行人总觉得阴风阵阵,某天半夜,有人路过,竟被活生生吓死了。据说就是此处修水渠时候,掉落而死的人,阴魂不散,从下午太阳落山开始到半夜,就出来滋扰行人。所以多年传言下来,那条路到了傍晚,便无人敢走。
过了石沙嘴,水渠就延伸到了大坪,大坪是一个山坡,相对便于凿渠,下边是椒湾和母猪田两个自然村落的数百亩旱地,两个自然村的村民盼星星盼月亮,想着终于要盼来了这金贵的灌溉水源。在水渠还没有正式贯通之前,各家各户就开始平整土地,准备水一到就马上垒砌田埂,告别多年的小麦、苞谷(玉米)种植,改种水稻,如此才能让全家人都吃上美味的大米饭。
直到水渠通到了大寨背后的山腰时,人们已预感到靠兴隆场水库的蓄水量,已经接近了饱和使用量的极限。但不患贫而患不均,文家岩的人不乐意,坚持继续延伸水渠长度,翻过小岩口半山腰,直到修到了文家岩的顶上,才满意地宣布光辉大堰胜利竣工。
在这条大堰的修筑过程中,母猪田钟宇一家五弟兄的劳动热情最为高涨。多年前随明远和尚去钟宇家吃胆水豆花,高延宽第一次感觉到这个家庭的热情大方。没想到修水渠的过程更展现出了这个大家庭的团结奋进和吃苦耐劳。
这天,高延宽和许珍带着工具去大坪段帮忙,见到钟宇的母亲背着一个一岁多的女孩子,握着锄头,连续挖了整整一百二十锄地,才放排休息。
听周围人讲,钟宇的母亲和他五兄弟,在母猪田乃至整个前星村都是劳动的先进分子,一家人的生活蒸蒸日上。高延宽和许珍都对这家人颇有好感。
也是在周围人的讲述中,高延宽真切感受到命运之不公。
这一天,光辉大堰修到了母猪田的上面,本是一段相对平缓的山腰,但前方有岩石遮挡。村上习惯性地让石匠打锲子了,乡政府的领导却来到现场,说县里为了支持小水的基本农田水利建设,在总量有限的条件下,为光辉大堰特批了两包雷管炸药,可借此加快光辉大堰贯通的进程,向新中国成立八周年献礼。
和炸药一起来的,还有县里的炸药使用技术人员,但这技术人员是一个刚毕业的初中生,十几岁的小矮个,走在荆棘丛生的半山腰,三步一跌倒,颇为狼狈。钟宇的大哥钟猛,是一个壮汉,二十五岁,自告奋勇参与雷管炸药的安装点火工作,这也是他在一本科普书上对雷管炸药有所了解之后的主动担当。
钟猛人如其名,行动迅疾,一手抱着炸药,一手拉着小矮个,来到了岩石缝口,在小矮个的指导下,把两包炸药都安装到了预先打好的石缝中,村民搬来了几捆干的玉米秆,严密地压在岩石上,目的是适当阻滞石块飞出的杀伤力,防止砸坏了岩底几户农民的瓦房顶。之后,钟猛再拉出一根长长的火药引线,架过几根树枝,延伸出了五米远。
按照小矮个的说法,点燃引线,快速向反方向逃离,只要再走五米,背在另外一处岩石的角落,便确保安全无虞。小矮个乃是文弱书生,钟猛担心他跑不快,便让他先行躲好,带了火柴便往引线走,点燃引线,转身几个跳跃,便躲到了小矮个的藏身之处。不过几秒,一声巨响响彻天地,相隔五百米的钟宇一直记得这一炸药声,差点把他的耳膜震裂开来。但一声之后,没有听到第二声响动,按照引线的设置,两包雷管炸药必须在一二秒钟之内连续爆炸。
小矮个扶了一下眼睛,说:“引线断裂了,还得去检查一下,拉上新的引线,再次点火。”
钟宇靠近来问:“会不会突然爆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