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沈安然这一句“哥哥”,让徐闻下午还特别坚定的信念,突然产生了动摇。
他本来想回一句什么,调侃一下自己的老婆,可想了半天,最终也没有回复。
对面,沈安然似乎是害羞,也没有再发语音。
过了大概十分钟,微信提示音才再次响起。
徐闻的嘴角不自觉地翘起来,但仍然没有回复,心里说了一句:晚安。
放下手机,他的笑容慢慢散去,心中是平静地思考。
此时此刻,他已经无比确定,沈安然已经全心全意爱上了他。
其实这话显得有点狼心狗肺,人家妹子昨天晚上都已经把自己完全交给你了,由着你轻轻吻重重啃,一晚上不知道几次巅峰,这还不能证明她百分之百爱上你吗?
还真不是!
人总是感性的动物,或许只有七分爱意,但在氛围的渲染、情绪的挑拨、生理的冲动下,便足以达到某种深度的结合。
这个分寸,随着人对感情的态度不同而不同,有的人可以随心所欲地跟陌生人约,那说明他开启性关系所需的爱意,是零分。
大多数人三到五分就可以了,七分已经是一个极其高的道德标准,只有对爱情非常审慎、非常忠诚的人,才可以做到。
所以,发生这种关系,并不能代表百分之百的深爱。
反倒是现在,两人在鱼水之欢后一天未见,沈安然上午签代言下午赶往片场,晚上没准还加班拍了几场戏。
这种高强度的工作下,她仍然没忘记徐闻开玩笑般的一个要求,放弃了自己独立、要强、傲娇的人设,撒着她不擅长的小娇,鼓足了勇气,喊了他一声“哥哥”。
肉体上的释放不足以代表爱,这种控制不住的想念和牵挂,才是爱的表现。
徐闻真切地感受到了,作为男人,他心生欢喜,但更多的是感受到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那是一个女生把对未来的期许,全部交到他手中的沉重。
^0^ 一秒记住【】
作为一个版块组长,徐闻还能要求什么?拿他刚来杂志社时老白的名言:只要工作不拉胯,骑在我脖子上拉屎都行。
正式抱着这种心态,他面对组员们阴阳怪气的发言,完全做到了一笑而过、从容面对。
这个态度,让几个在作死边缘疯狂试探的老记者懵了,蹦跶了半个多月,突然觉得好没意思,于是就此认命。
除了副组长李锦明。
在徐闻突然上位之前,李锦明是最有希望当组长的,虽然他能力一般,但架不住资历老。
之前被邓麟截了胡,可谁知一场巨变,郑薇把组长邓麟拐跑了,新闻组组长的职位再次出缺。
这一下,所有人都觉得,总该轮到他了吧?
徐闻的突然冒头,惊掉了所有人的下巴。
吃瓜群众自然会慢慢消化这件事,同组的其他组员再怎么不忿,却也明白组长之位再怎么也轮不到自己头上,于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也随着时间推移而慢慢淡化。
唯独李锦明,愤怒的情绪随着徐闻的位子越坐越稳,不但没有淡化,反而越来越浓。
然后……这位老哥就搞事了,还是自作聪明,在徐闻眼皮子底下搞的。
事情是这样的。
10月下旬,中南部地区也正式进入了冬季,气温变得很冷。
音乐圈一年有两大盛事,一个是上半年五月份的无限歌谣大赏,一个是11月中旬的金曲奖颁奖典礼,是整个音乐圈几乎所有人都最认可的两项活动。
整个华语音乐圈,乃至世界音乐圈和所有网民、音乐爱好者,都对这两个音乐圈盛事极其关注。
有关注度,便有流量,而流量越多的地方,媒体便绝对不能缺席。
尤其,《娱乐周刊》还是专营于娱乐圈的媒体,自然不能错过这场饕餮盛宴。
每年的第四季度,关于金曲奖都要做一期大封面和好几期专题内容,将这么一个爆款话题吃得干干净净,一点骨头渣都不剩。
这当然需要整个杂志社所有板块的共同努力,而这一届金曲奖正好是第三十届,意义重大。
所以在正式举办之前,徐闻作为新闻组的组长,拿出的选题是“金曲三十年的传承与创新”。
选题总共分两个部分,传承,是通过回顾三十年发展历程,总结一下拿金曲奖最多的前十位音乐人,这个最吸引眼球。
传承的另一小部分内容,则写一下三十年发展史,提升一下逼格。
创新的部分则主要集中在对这一届金曲奖的宣传上,通过对主办方进行采访,对这次金曲奖在策划方面的新意、特色大肆宣扬一样,既打了广告,又蹭了热度。
这个选题得到了老白的高度认可,成为了新闻组这一期的重点任务。
选题通过,下一步就是采访写稿。
由于这篇稿子太大,徐闻把稿子拆成了两部分,自己带头揽下了“传承”这部分,而将“创新”这一段交给了副组长李锦明。
当然,活得让他干,但该防还得防着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