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寿现在手里翻的是一本《草药及蕈类图鉴》。
这本书主要描述植物药的形状,生长周期,生长环境及种植采摘。
而对于取药部位和用法用量及配伍很少提及,药物性味和归经更完全没涉及。
当然了,所谓的性味归经,是属于中医学体系的特点,本界土著没有这种观念与知识。
那么,陈寿以行医十几年的经验来看,中医药学的大部分应用的原则与规律,是普遍适用于“天然药物学”体系的。
药物与人体生理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这条原则普遍适用。
这本图鉴,大概描述了药物的主治功效,甚至是不惜笔墨列举了典型的病例与医案。
可也只是为了单纯说明这一味药或几味药,能治一种病或几种病。至于为什么?则没有深究,不知其所以然。
比如说,同样清热解毒的药。按陈寿的知识体系,这有的药走心经,有的走肺经,有的走肾经。这就是药物对府藏的选择性,所谓归经。
这让陈寿很苦恼!不知药物的性质,就不能取用。
更何况心经肺经肾经云云,这是中医经过实践总结的世界观,由此,中医对于人体生理的认识,自有它的一套理论,有它自己的方法论。
而陈寿穿越而来,这套理论到底适用不适用,又有多少适用于这个世界,需要他的实践。
实践结果固然重要,陈寿更加注重的是实践过程。
此世界的药物与地球药物的形状、名称,完全不同。
但是,只要药性相同,就能取用,就能替代《金刚长春功》里药方中的药物。
十几二十年来,陈寿知晓了上千种药物,辨别了近百种药材,却只找到数十种能确定的药物,其余的都不能准确肯定。
只能慢慢的一点一点的,依靠医治病人,从实践中得到药性。
可是,坏就坏在,陈寿一没成就元神,不能一下子细微洞见——药物作用于人体府藏的运作模式。
实际上,对于一种疾病的治疗,要想有好的疗效,要想达到一个时间短并且稳定的疗程,往往是多味药的配伍组合。但这让陈寿就更难确定单味药物的药性了。
故而,陈寿多用单味方剂,至多不超过五味。
二来,陈寿医术并不高。即使前世对于中西医学都有所涉及,以自己的恐怖记忆力,也能回忆起很多的相关知识与理论。但并不是说理论足够,就能照本宣科,自学成才,医术还是靠实践出来的。
现在,这一点医人的底子,还是老德鲁依与一位桑林本地老司卢洱巫医教授的。
但他们只是传经验,不是教授总结归纳后的知识。
故而,没有系统,只能根据自己所学中医知识,对比整合,相互印证。
陈寿曾感叹“拳要实战,道要实修,医术要实践,心要在事上磨”。
说起来,起初陈寿跟老德鲁依所学的草药知识,还是比较完整的。
再与陈寿的中医药,以及道家石药知识的相较融合,让《金刚长春功》入门药方中的大半药物都有了着落。
然而,几十年过去了,还是有好几味药材,根本没踪没影。
这让陈寿,很是羡慕嫉妒恨那些自带外挂系统的穿越客。
陈寿按下思绪,放下心中的“烦燥焦灼”。记下九种新草药的形态性状,及其用法用量,配伍组合,取药部位和主治功效。
合上图鉴之后,又随手拿起桌上的一卷黄色的旧画轴。在手中把玩了两下,就放了回去。
“佩德兹,我猜你肯定有话对我讲吧!”陈寿对佩德兹.巴克尔说道。
“笛卡尔,老朋友!你怎么这样见内?为何不看看这角斗画卷!”
“老实说,祖先留下的宝藏,后辈子孙不孝,竟然有些看不懂了,有些秘技更未练成。你看看吧,我希望你能不吝受教。”
“我是老了,可我的儿子格鲁因,你是知道的,这小子还有些天分。我把他叫来,接见接见你!”巴克尔说着,就打算叫仆人去请大少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