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青烟,风沙吞没白昼,唯有大凉剑冢,宛如铜墙铁壁,使风绕行,使沙滞空,也使人心安。
每一种神兵利器,都有一个响亮的名堂。
没见过轩辕剑的人,总听过轩辕剑的故事。
大凉剑冢里的剑,都是无名之剑,用国之剑冢来陈列这三把剑,颇为浪费,但老至耋髦者,幼至垂髫者,无一不知其盛名。
这三把剑,便是铜剑、铁剑、木剑。
谁也说不清它们的来历,早在诸葛世家建立大凉之前,这三把剑便已存在。
戎马一生的诸葛天一,只身率领三千铁骑,踏平了蒙西。戒备森严的两万蒙西勇士,战至一兵一卒,尸体堆积成山,鲜血血溅成河,然忠魂烈士的壮举丝毫拯救不了身心疲惫的国民。
诸葛天一正坐琼楼,蒙西百姓双膝伏地,纷纷跪拜臣服。
以琼楼为中心,他东征瀛洲,西赢雪域,南败炎阳,北揽大漠,也不过十年而已。
建立大凉之后,诸葛天一便抛弃了琼楼,选择漠北为王庭。
漠北不失为养马的良地,闻名天下的大凉铁骑可以踏平一切,却踏平不了漠北的剑冢。
诸葛天一力拔山河,单手举鼎,却奈何不了这三把剑。任他使出浑身解数,铜剑纹丝不动,铁剑轻吟微晃,倒是木剑,像是抹了油的泥鳅,硬是抓不住。
有人提议用火熔了这三把剑,以解尴尬的氛围,却被诸葛天一一口驳回。
“我诸葛天一征服不了的东西,就让我的子孙来征服!”
于是,大凉广兴剑冢,以剑冢为城门,挖地三尺修建护城河,伐木十里搭设瞭望台,远运天石筑成坚不可摧的大漠王城。
恍惚之间,十年已过,诸葛天一的子孙也有数十人,却无一能拔动这三把剑,就是先前曾在诸葛天一手中晃动的铁剑,如今也是静如磐石。
比起拔剑,大漠草原的退化更令人心忧,莫说是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连一块像样的草坪也不多见。
继承诸葛天一衣钵的是他的三儿子诸葛明治,已不惑之年的他随身佩带一把木剑,这都缘于他曾经短暂地抓过剑冢中的木剑,不管短暂到几秒,至少比他爹有所长进。
或许基于这一点,诸葛天一最终选择他作为大凉的国主。
或许基于这一点,诸葛明治招募天下手艺最好的木匠,为他量身打造一把与剑冢木剑一模一样的木剑,并且剑不离身。
不管基于哪一点,就算大漠草原日益贫瘠,诸葛世家也从来没有迁都的打算,以致驻守的五万铁骑,不得不远离王城,寻一处草肥水足之地栖息。
没有王牌铁骑的庇护,诸葛明治总觉得缺少安全感,即使那两万装备精良的近卫兵,应付大漠王城已是绰绰有余。
十年前,诸葛天一的遗诏早已公布天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