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历116年11月5日,逐月军部例会正式通过代号为“大陆”的作战计划。计划中,将派出包括皇家游骑兵八个师,以及皇家陆军、海军在内的数十万军队于12月中下旬对大洋洲联盟展开军事行动,争取在三个月内完全夺取包括土澳、纽兰在内的所有大洋洲联盟国家,使平静之海成为逐月的内海。
逐月高层已经就这一计划达成共识,但逐月想要出兵,还需得到参众两院的支持。之前的数年刘利一直积极推动逐月对帝国的战争,谋求占领齐鲁,打通逐月和大金的陆路交通。参众两院对此并不看好,特别是屡次对齐鲁用兵后,劳民伤财不说,也一直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无法在齐鲁取得哪怕一块土地。尤其是第四次齐鲁战役中由于刘武的急功近利,导致皇家军队受到前所未来的打击,使原本就对出兵齐鲁一直有所不满的参议院更加反感。第五次战役中刘武又未能及时上报军部,两院作战计划,就悍然在第四次战役后突袭齐鲁,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战果(攻占青州,使逐月终于在齐鲁有了立足之地),但仍使众议院对此颇有微词。
第四次齐鲁战役的失利和第五次齐鲁战役当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接连不断的战争,造成逐月内部经济下滑的局面,使参众两院难得有了统一意见——反对继续对外用兵,优先考虑逐月内部的经济发展等问题。
身为战争狂人的刘利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因此在召开两院联合会议时,他就事先分别安排两院的议长王学义和萧平安抚两院的议员,并也争取到了在联合会议上进行演讲的机会。
……
逐月第三任皇帝刘轩创立参众两院,一边限制贵族权力,另一边提升普通百姓的权力,并规定“只有两院共同审议通过的法案才能实施,两院有互相驳回对方法案的权力”(众议院的议员名义上只要是逐月公民都可以参与竞选,实际上几乎所有的众议员都是逐月各郡各行省地方上的豪族,只是没有贵族的名头罢了。),制衡两院,但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提升皇权。可以说刘轩在位期间,不仅是逐月皇室最强势的时期,也是逐月扩张最快的时期。但凡事物极必反,刘轩在位时有明主的称号,尤其是他大半生都醉心于为逐月开疆拓土,在战场上征战四方。像“发展海军,以海权立国”,“积极向大陆外的势力扩张”等主张就是刘轩在位时提出并践行的。
刘轩年轻时还能克制住对杀戮的渴望,对驰骋沙场的特别的喜好,并将这些化为动力,扩充逐月的实力。但在其晚年时,由于刘轩的精神、体力都逐渐衰弱,已经无法再支撑他继续御驾亲征,大杀四方。可是刘轩不愿意承认自己已经年老体衰,对战争的渴望,对权力的贪恋(否则他也不会想出分散议院的方法来提升皇权),已经迷失了他的双眼,他渴望通过不断的对外征战来证明自己。
因此刘轩坚持不肯退位,明明神智已经不怎么清晰,体力已经跟不上他的野心,他还喜欢事必躬亲,整天指手画脚的胡乱指挥,甚至还希望对帝国用兵,完成统一大陆的野望。而这一切也差点给逐月带来灭顶之灾。
黑暗历101年,逐月在刘轩治理下,国力急剧膨胀,直追当时实力如日中天的帝国。这让刘轩在骄傲自满的同时,野心也急剧膨胀,认为逐月已经有了和帝国叫板的资本。他不顾国内诸位大臣和参众两院的极力反对,强行通过法案,对帝国发动战争。在法案通过后,当时逐月大司马,刘轩的亲弟弟刘宗跪在地上,痛哭流涕,希望刘轩能收回成命,不要开战。而刘轩已经鬼迷心窍,不听劝阻,执意开战。
甚至逐月国内的明眼人早就指出,现在的逐月只是表面强大,国内还存在包括新占区不稳、常年征战导致国内经济下滑,人民怨言不断等问题。国内局势不稳,却强行开战,这无疑是自寻死路。
但刘轩听后却一场震怒,认为这是在搅乱军心,并开始大开杀戒,凡是反对、阻止他出兵的官员将领都被屠杀。逐月名将姜赫、能臣荀斌,参众两院议长这样的重臣也不例外,纷纷被杀,大司马刘宗被革职——若他不是刘轩的亲弟弟,恐怕也难逃一死。在这样的屠杀下,无人敢反抗,也没有人敢再提及“反战”。国内上下无论官员还是贵族,无不胆战心惊,由原来对他的钦佩崇敬转为为怨恨,都希望刘轩早日身亡。但事与愿违,刘轩一直活到他御驾亲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