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育?
教育是凭着一腔热血与所有无知作斗争吗?
教育是据守道德高地站在一切困惑的对立面吗?
弄清楚这两个问题,是我们开展教育工作的急任,也是我们实现教育理想的钥匙之一。
当孩子因调皮而逃课玩耍,老师一通电话,简单粗暴地通知了家长。
“喂,是小明家长吗?你家孩子上晚修又跑到操场去玩了,现在学校要取消他上晚修的资格,你马上把你家孩子接回家。”
在此之后,“熊孩子”被家长带回家狠狠地“修理”了一顿,而家长更是因此恨上了当事老师,并且直接向相关领导告状。
这一连串的事件直接为日后师生关系以及家校关系的崩溃埋下了伏笔,从而带来了更大的危机。
但这仅仅是因为老师的一通电话吗?刺破水面的锐利冰峰,它也许只露出一角!
事实上,该生上晚修时多次逃课,老师数次教育无果后,这才将电话打到了家长处。可由于老师的态度过于简单粗暴,原本正常的“通知”反而成为了矛盾的开始,原本是为了教育孩子才拨通的电话反而成为毁掉孩子的一颗炸弹。
当一位学生在考试时误将一张纸条带进考场时,老师及时发现。按规定,学校准备对其进行“处分”处理。但当家长被告知此事后,家校矛盾一触即发。
怒气冲冲的家长直闯校领导办公室,反复强调其孩子行为的非故意性质。
“孩子只不过顺手带了张纸条进考场而已,也没有看,怎么就算是作弊了呢?你们要是因此处分了他,他受不了刺激回家跳楼了,你们付得起这个责任吗?你们这样是犯法的!”愤怒的家长威胁到。
“同为父母,您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有一点必须明确,夹带资料进入考场,不管是否抄袭,一经发现均做作弊处理,这是规定,也是任何一个学生都应该明白的道理。高考时就曾出现有考生无意将手机带入考场,被发现后取消当科考试成绩,并通报批评当事老师。您说他冤枉吗?其实,学生被处分,不仅学生和家长,我们学校也会痛心。但是,我们一定要教育我们的学生规矩是绝不可触犯的。让孩子知道,做人还要有底线懂规矩。其实,作为父母,我也懂你们的感受,因为害怕孩子受不起这个惩罚,怕他至此抬不起头,这才激动。但此时此刻,无论是父母,又或是老师,我们的心愿都是一样的,你们的孩子和其他孩子都一样,都是我们的学生,我们都希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但是,如果今天我们温柔对待了他,明天社会就会狠狠地碰撞他一次,到那时候再醒悟,代价就太大了。所以利用好这个契机,教育孩子,难道不是成本最低的方法吗?你们也放心,为了不让孩子留下伤痕,我们在通报完后会对所有的孩子进行教育,告诉孩子,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中都会有犯错误的时候,自己也是在不断改正的基础上慢慢壮大起来。大家要一起携手,共渡难关。小安今天虽然违反了校规,但相信有我们的教育引导和鼓励,他一定会越来越懂规矩,学会承担责任,并得到集体的认可与关爱。请你们理解,教育并不是一味袒护。”
当事领导并未激动,心平气和地与其沟通着。
听闻此言,家长终于理解了学校的良苦用心。
当家长与相关领导走出办公室时,钟声敲响了,指针指向了凌晨两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