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从字面意思来说,那便是“相互认识,成为亲人。”两个互不认识的人,如何成为亲人呢,那当然少不了中间牵线搭桥的人,在民间叫“媒婆”,可别小看媒婆这职业,可是在中国存在了几千年的历史了。有一个成语叫“三姑六婆”,六婆之中便有媒婆。你说媒婆重不重要,还有一句话叫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以前几千年的中华生活里,那是绝对不允许私定终身的。即便二人恩爱,也需要找一个媒婆去说媒或是提亲。
时光境迁,媒婆的身份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媒婆也渐渐的年轻化,慢慢的规模化,甚至改头换面叫做“婚介所——红娘”。怎么说呢,红娘是时代的进步,也是文化上的原地踏步。我不知道婚介所的市场如何,但是在县镇乡村那是绝对不吃香的。在一个完完全全的“熟人圈子”里,相亲更多的时候以亲戚为半径外加邻居的助力,发动朋友关系的寻觅打听介绍而来的适龄对象,如此才会有一种知根知底的感觉。这样的介绍人有别于“红娘”,大伙儿亲切的称其为“媒人”,保媒拉纤之人。
在乡村生活,发现一个不可思议的事情,那便是朋友圈子和八卦能力。每个村子里总能看到三五个阿姨或是婆破,坐在一起晒着太阳聊着天。她们仿佛是村子里的信息汇总站一样,乡村里的大事小情都能被她们所“掌握”,聊的着实起劲儿不亦乐乎。都说这朋友关系那是常走常新勤维护,可是乡村之中那便是失去了关系需要常走动的“魔力”。我最大的体会就是相亲对象的安排。
我妈道:“栋儿,我一个发小朋友你魏阿姨给你介绍了一个相亲对象,到后天去她那里,跟那女生见见面聊聊的。”
我好奇道:“魏阿姨?哪个魏阿姨?妈,我没记得你有姓魏的朋友呢!”
我妈道:“就是魏阿姨啊,你小的时候她来家里玩,还抱过你呢?”
“我小的时候抱过我?我六岁半的时候我记得一个阿姨抱过我,是那个阿姨吗?”我努力的想着以前的时候然后说道。
我妈开心的说道:“对对对!我和魏阿姨那从小学就认识的了,结婚前经常一块玩儿,关系可好了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