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峰说了一句:“还有!”然后顿了一下,于冬等着陈建峰说什么还有。可是,陈建峰先呵呵一笑,于冬心里有数了,陈建峰一定有什么事情求他。
于冬不耐烦地说:“都这个时候了,有事不要吞吞吐吐的,直说。”陈建峰不好意思地说:“于队,我是想我们这边的人力、设备、技术力量都不够,你看能不能让市局的痕检过来帮帮忙,他们那边人员、技术和设备都强过我们。”
于冬想也没想,就说:“可以的,我请市局痕检的林奎义他们过来帮忙。”
林奎义是Z省痕检专家和权威,号称是用眼睛就可以破案的高手。陈建峰听说可请林奎义过来帮忙,欣喜若狂,连忙说:“好的,好的,那麻烦于队请林队过来。”
于冬走到一边,拿起手机给市局刑侦支队拨了一个电话,没两分钟就结束了,回来对陈建峰说:“市局支队同意了,让林奎义明天上午过来,你和他联系。把案件情况先和他说一下,具体时间你们确定。”
“要明天上午过来,现在不行吗?”陈建峰焦急地问。
于冬道:“他出现场了,估计很晚才能结束。”
“好吧,我一会儿和他联系。”
“在死者的车里有什么发现?”于冬问陈建峰
陈建峰回道:“死者的车倒是没有被清理过,因为这车一直停在一个监控探头下面,估计嫌疑人不敢到车里清理。车里的痕迹和物证比较多,所以我们打算拖回去取证。”
于冬说:“那拖回去吧,这事要和家属说一下。取证完了,把车还给家属。”
陈建峰做了一个OK的手势,转身带着另两名技术人员下楼去拖车。
10月17日,1016案发生的第二天下午16点,拱海分局刑警队召开了第一次案情分析会。参会的有拱海分局的全体刑警、法医、技术和高建江等海墅派出所的民警,还有市局的痕检专家林奎义和助手。分局局长廖建军临时要开一个重要会议,让于冬先主持案情分析会,事后向他汇报。
会议室里,众人入座后,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案情。于冬清了清嗓子说:“10月16日在望江诚品小区17号楼1006室发现的凶杀案,第一次案情分析会开始,首先有请法医这边把尸检情况跟大家通报一下,然后技术痕检这边汇报情况,再是外围排查人员调查汇报,其他人员再补充。那开始吧。”于冬开会一向简单直接,直奔主题。
于冬话闭,法医助理宋媛拿着电脑投到投影上,开始讲述尸检情况:“死者男性,赵俊清,45岁,Z省H市人,Z省大学化学系教授。死于H市拱海区望江诚品17号楼1006室,死亡时间是10月13日晚上22:30-00:30之间。死因,后脑被钝物击打,导致出血,进而引发了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也就是俗称的心梗。”
对于赵俊清死于心梗的情况,于冬在上午法医做完尸体解剖时就知道了。
“我们也拿到赵俊清在Z省大学附属医院的病历,赵俊清有心绞痛的病史,主要是冠状动脉硬化引发的。”宋媛对众人说。
“赵俊清后脑被一个约10-15公分的圆状硬物击打,造成头皮破损崩裂,引发脑外出血,但并没有导致脑颅骨骨折或骨裂。也就是说当时的击打力度并不大,或者嫌疑人的力气不大。以这种击打的力度,当时只会引发死者的轻微脑震荡,或者短暂晕厥。但是嫌疑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会引发死者的急性心梗发作,进而猝死。”
于冬问宋媛:“这个10-15公分的圆状硬物,你们分析会是什么东西?”
周航回答道。“根据伤口的破损面和破损摩擦程度分析,击打死者的钝器应该是酒瓶或哑铃之类的。但是我们在伤口表面没有发现钝器残留物,并且伤口也没有被清理过,所以我们推断酒瓶的可能性比较高。玻璃在不破碎的情况下,击打人体造成外伤,不太容易在伤口留下残留物或痕迹。”
有一名年轻的刑警说:“酒瓶子砸人,酒瓶应该会碎啊,可是我们在现场没有发现任何碎酒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