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朗星稀,乌鹊南飞!
在一个不高的小山坡半山腰处,有一座小小的山神庙,清冷的月光洒下来,又从庙顶的金色琉璃瓦上散开,像是氤氲着一淡金色的圣光。
说是一座庙,但其实只有一间房大小,高约3米,当中供着一座涂着紫铜色油漆的泥塑神像,神像身上披着几层红布。门口左右两边各有一根立柱,一边写着:百般祭品敬山神,一边写着:万种雨露降人间。此地原有一座占地极广里外五间的山神庙,当时方圆几十里以内人尽皆知,香火鼎盛。后来在抗日战争中被损毁了。现在这座缩小版的小山神庙是后来村里的万元户赵大宝在原址重建的。
深秋的夜里静的出奇,远处偶尔传来几声狗吠,在寂静的夜色里传出去老远。眼下已经是深夜十一点多了,山脚下一个踽踽独行的人影从远处飘过来,向着小小的山神庙走去。虽然今晚月色正好,乡下的山路依然难走,但这个人影却走得极为熟悉,且丝毫不顾及衣服被山路两边枯草上的露水打湿。不大会儿功夫已经在山神庙前站定。人影把头巾解下来,露出一张娇美的脸庞。因走路走的比较急,略显发红的脸庞上有白色的雾气升起,看模样三十五六岁的样子。
女子到了山神庙从怀里掏出一沓黄纸,摆了些供品,在神像两边支起两支细小的红蜡烛,拿出火柴把蜡烛点燃,双手合十,在心里虔诚地祷告起来。
冷清的月色中起了一阵微风,两支红蜡烛闪烁的火苗摇曳起来,女子生怕被风熄灭赶忙用伸手护住了烛光。烛光闪烁了几下终于安静下来。女人祷告完毕,将叠好的黄纸在蜡烛上引燃。哄的一下,薄薄的黄纸烧成了一小截弯曲的黑灰,在微风里向上飞升了两三米又向四外飘散,融入了夜色里再也不见。女子又双手合十说了句什么,把蜡烛吹灭站了起来,转身朝山下走去。
山脚下有一个六百多户的村子,最边上的一户人家后墙上红色的油漆写着三个大字:赵家村。
赵家村是方圆几十里内比较大的一个村子,也是乡镇府所在地。因赵家村而得名赵家乡。赵家村全村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姓赵,是赵家村的第一大姓。据村里老人讲赵家这一支祖上是宋朝末代皇帝赵昺的儿子,因国破躲避辗转至此定居,慢慢才有了现在的赵家村。(但是据正史讲赵昺是没有儿子的,年纪轻轻被人推上皇位,东躲XZ颠沛流离,11岁就病死了根本就没可能留下后人。)
此时的赵家村笼罩在一层白色的夜光里,偶尔有一两户的窗户还亮着。
在村委东侧不远处有户新落成不久的红砖青瓦房,是村里唯一一座比村委还要漂亮的建筑。房子最东侧屋子的窗户也透着灯光,伴随着的还有偶尔一两声有节奏的打呼噜声。
吱呀一声,院子大门被打开,从外面进来一个系着头巾的女人。女人回身把大门插好,轻轻地进了亮着灯的东房里,显然是怕把屋里睡觉的男人吵醒。
女人进到屋里,把被露水打湿的外套脱了晾起来,看了一眼床上睡着觉的男人,白净的脸上露出些许的愁容,轻轻地叹息了一声。女人轻轻关了灯,又除去里面大红的秋衣秋裤,蹑手蹑脚地钻进被窝朝着男人的身体靠过去。
早上6点多,红色的阳光从干净透亮的窗户玻璃钻进来,照在女人白粉的脸上。女人似乎感受到了阳光的温暖,睁开了眼睛。男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起床了,还贴心地把被子给掖的严严实实。深秋的天气乡下早暖有些凉,女人在温暖的被窝中浑身暖暖的,以至于脸上泛起了红晕,不胜娇羞!
女人叫李春梅,男人叫赵大宝。李春梅是五十里外临县北关村里一个乡村教师的独生女,父亲叫李守正,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老人,祖上原本也风光过,到后来靠着遗留下来的家底上过几年私塾。解放后就在村里做了一个民办教师。李春梅的母亲在李春梅3岁时病逝了,剩下父女两人相依为命。父亲李守正因此受了刺激身体也落下了病根,再加上又当爹又当妈地把李春梅拉扯长大含辛茹苦,在李春梅二十岁的时候就中风瘫在床上了。也就因此,使得漂亮大方的李春梅的婚姻成了问题。谁也不愿意娶个媳妇儿再带个瘫了的的老丈人。从20岁一晃到了30了还是没人要。随着年龄的增加再也没有媒人登过门了。直到三年前的那一天。
那一天李春梅正在给父亲喂饭,父亲中自从中风的时候起,不仅下身瘫痪,而且还影响到否咽功能和语言功能,说不了话,吃饭喝水必须得侧躺着让人喂,十几年下来把弱女子李春梅折腾得身体也不甚健康。每当李春梅给父亲喂饭的时候,父亲虽然说不出活来,可眼睛里总是噙满泪水,透着一种不忍和无助。总有一种对李春梅的亏欠之情。甚至有几次都拒绝进食要绝食不想再拖累女儿。李春没办法也以死相逼才让父亲听话。
十几年来李春梅把父亲侍候的干干净净,家里丝毫没有那种有长期卧床病人本该有的味道。
说回到那一天,李春梅正给父亲喂饭,一不小心卡住了,父亲剧烈的咳嗽起来,怎么也吐不出来。李春梅一下子慌了神,赶紧出门找人帮忙。心急火燎的一出门一下子撞到一个男人身上两人全都摔倒了。男人一下子起来转过身想把李春梅掺起来,一看是个女人结果伸出去的手猛地停在半空伸也不是缩也不是。李春梅当时往外冲的力量不小,猛的一撞还眩晕了一下,回过神来看看眼前的男人,一边起身一边迫歉:“不好意思,我没看见有人,您没事吧?”“哦,没没没事”,男人结结巴巴的红着脸。“对不起,我有急事,一会儿再说”李春梅转身就准备往外走。“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男人涨红着脸小声地说了句。李春刚想回绝可一看大中午其他人都在自己家吃饭,如果去找人再回来前后一耽误又消耗不少时间,父亲怕是凶多吉少,稍一沉默马上回复道:“正好需要帮忙,请你帮我把父亲送医院”。“在哪里?”“屋子里”,“马上过去”。男人抬脚就往屋里奔去,李春梅急忙跟了上去。男人进到屋里看到床上剧烈咳嗽的老人,老人已经脸上涨的通红,剧烈的咳嗽脖子上的血管都暴起来了。“怎么回事?”“刚才我正给父亲喂饭,一不小心卡住了,咳不出来,得赶紧送去医院。”“哦,这样,可医院有好几十里路怕是来不及呀!”“啊,那怎么办?”“我知道有一种方法或是有用,你同不同意让我试试?“啊,这……”“时间紧迫,赶紧决定”。“好吧,那你就试试吧”。李春梅虽是个女人,但也相当的果断,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男人马上把老人上半身扶起来,从老人背后环抱住,双手交叉放在老人腹部,然后用力一抱,一下、两下、三下……,李春梅瞪眼看着,双手不自觉地扯起了衣角。忽然“扑”的一声,老人嘴里喷出了一小块痰,停止了咳嗽,大口喘息起来。一分钟后,老人呼吸平稳下来,脸色也恢复了正常。李春梅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突然的放松忍不住情绪的失控。冲过去扑在父亲的身上放声大哭起来。也不管身边的男人。
这一哭倒把男人给搞懵了,站在旁边手足无措。一直过了有五分钟左右女人才停了下来。转过头一边擦眼泪一边道歉:“真不好意思,让你见笑了,谢谢你!”说着身子就往下倒,似乎要跪下来给男人磕头。男人吓的一下跳起来过去赶紧就伸手制止。“不用这样的,这就是小事一件!”
女人终究没再跪,把男人带到客厅,倒了杯茶,“请您在这里稍等片刻,我去把父亲安顿一下就来。”说完女人出去了。
男人坐着一边喝茶,一边打量起屋子来。屋子里收拾的极其整齐,虽然家具也都比家具也都比较破旧,有很多地方都掉漆了,估计年头不短了。靠西墙有两张书架,上面整整齐齐摆满了书,还有一个相框,映着一张黑白照片,是一张女人的照片。照片上的女人看起来二十几岁的样子,明眉皓齿,面带微笑,两腮露出小小的酒窝,烫着波浪般的卷发,身上穿着碎花旗袍,非常迷人,男人忍不住多看了两眼。看着看看男人忽然觉得照片上的女人有些面熟,好像在哪里见过,在哪里见过呢?男人思索起来。正在想着,脚步声传来,女人安顿好父亲回来了。男人人随声音望过去,眼睛落到女人的脸上,一下醒悟过来,哦,不就足眼前的女人吗?
女人进来又给男人添了茶水,也侧身坐了下来。“我叫李春梅”女人先介绍起了自己。“那边是我父亲……”接着女人继续把整件事情的经过讲了一遍。“今天真的是非常感谢,如果不是碰到你,父亲今天就凶多吉少了”。说着女人又不自觉的掉下来眼泪。
男人根本没遇到这种情况,面对着一个梨花带雨的漂亮女人,感觉身上有种男人特有的情感被触动,有一种想要把这个女人守护起来的冲动,看着眼前柔弱的美丽女人,脸上又不争气的涨红了!“请问您怎么称呼?”“啊!我,我,我叫赵大宝”。男人红着脸结结巴巴,右手不自觉地摸了摸后脑勺。
后来女人每每想起那天的事情,都感到那天是自己的幸运日,睑上不自觉地露出会心的微笑,那天的事情像是刻在了脑子里一辈子都不曾忘记过!
赵大宝后来也每每回忆起那天的事情,都记不起自己后来怎么回的家。除了记忆中的一张让他泛起保护欲的漂亮脸蛋,其他的都不曾记得!
第二章发财了
在床上懒洋洋的躺着,沐浴着暖暖的光,李春梅把白暂的手臂从被窝里露出来,枕在后脑勺下发起呆来。
李春梅嫁给了赵大宝,是赵大宝托人来说的媒,刚开始李春梅没答应,不是不中意赵大宝,赵大宝是个好人,她知道,自从那天第一次见面她就知道。她主要是自卑于自己的情况,觉得配不上赵大宝,自己就是个负担,本身就是一个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柔弱女子,家庭成分也不好,小姐的身子丫头的命!再加上父亲的拖累,她觉得自己就是个累赘,怎么能连赵大宝一起拖累吧?
但后来赵大宝隔三差五就跑过来帮忙,大概半年后李春梅终于放下心中的芥蒂,同意了这件婚事。赵大宝的情况其实与李春梅同病相连,五六岁的时侯父母早逝,便成了孤儿。村里民风淳朴,小小的孩子靠着村民的接济吃百家饭长大的。或许是吃百家饭长大的,营养倒比一般孩子全些,长了一米八的大个。在村里上完小学就不上学了,虽然只上过小学,人却非常聪明,身体结实,又有股子力气,豪爽仗义,村里谁家有事了赵大宝都是第一个到场,很是受村里人喜欢,人见人夸。
村里有一个叫黄德友的老人,年轻的时侯走南闯北,在当年就偷偷做起了生意,对赵大宝也是比较看中,经常给他讲些外面的见闻和事例,赵大宝有事没事就往那儿跑,听黄德友老人讲故事,心里也向往着出去闯天下。自己名下一共才两亩多地,在农闲的时候赵大宝就经常出去瞎逛。
有一年,赵大宝在外面正好遇到了有三个人抢劫一个抱个手提包的老头,二话不说冲上去与三个歹徒博斗起来。力大威猛的赵大宝气势全开,三下五下就把三个劫匪给打的落花流水,把三个劫匪给打跑了,然后又把老头护送到车站。
那老头叫宋永贵,自称是一家大型煤矿的采购员,身上带着三千元的现金准备为矿上采购东西,在车上不知怎么被三个劫匪给盯上了,跟踪了一路,在人少的地方准备下手抢夺。幸亏遇上了赵大宝。
老宋头千恩万谢,临走给赵大宝100元钱表表示感谢,还给赵大宝留下了单位地址和电话,让赵大宝如有需要务必去找他。
赵大宝回来后又过半年想起这档子事儿,想着自己也老大不小了,又是独自一人,这要是没个挣钱的门路,指靠着那两亩薄田估计连媳妇儿也娶不上,就把两亩地让邻居给种上,稍带着把公娘也交了上,就简单收拾收拾按照老宋头给的地址找过去。
老宋头给的地址是在另一个城市,距离赵家村有五百多里路。赵大宝边打听边赶路,一路上前后倒了五六趟车花了两天才找到老宋头所在的城市HZ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