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人群中的萧叔宝似乎感觉到了三位皇子的关注,向四周张望了一下,看见远处的三人,连忙向同僚们告罪,急匆匆的走向皇子们。
“参见楚王殿下,郑王殿下,……三皇子殿下!”
杨文玉不禁笑了:“萧将军,你我同为国公,参见就不敢当了。”
萧叔宝直起身来,笑道:“殿下说笑了,末将这个国公是不敢和您相提并论的。”
杨文博道:“萧将军此言谬矣,你功勋卓著,受封国公,乃是你一刀一枪拼来的,我这三弟在宫里长大,未立尺寸之功,只不过仗着皇子的身份,封个公爵,其实惭愧的紧。”
杨文玉也赶紧拱手道:“大哥说的是,说起来应该是我不敢和萧将军相提并论才对,今后一定是以两位兄长和萧将军为榜样,为父皇分忧。”
萧叔宝道:“三皇子殿下聪慧绝伦,他日必能建不世之功。其实末将能有今日,也多亏三皇子殿下当年定下的奇谋,我大隋才能并魏击秦,末将方能有机会立下战功。”说完,又冲杨文玉深施一礼。
杨文玉苦笑着说道:“萧将军谬赞了,传闻不可信,当年我也只有十二岁,不过一时戏言,真正的方略还是父皇和二位皇兄定下的。”
杨文广急道:“三弟,这是什么话……”说话间看到大哥的眼神,顿了顿道:“叔宝,京中不同军中,凡事谨言慎行。”
萧叔宝看了看三位皇子,忙道:“属下失言,请殿下责罚。”
杨文博却笑道:“萧将军并未说错,受什么罚,只是朝中居心叵测之徒甚多,无心之言有时候也会变成诛心之语,萧将军在京中这些日子,切记慎之。”
萧叔宝连声称是,拱手退下,转身和自己的父亲以及簇拥着的百官一起走出了宫城。
见百官走远,杨文博揽着两个弟弟的肩膀道:“文广,文玉,路是自己选的,但是不管怎么选,兄弟依然还是兄弟,这点永远都不会变。”
兄弟三人相视而笑。
杨文博放开手,向前踱了两步,转身道:“文玉,爹在朝堂上说你只能选一个玄甲卫,这不过是说给朝臣们听的,过几日贾叔会带你去少孤营,有中意的就跟贾叔说,自然有办法送到你府中。军情司那边爹已经安排好了……”
说到这,杨文博看了看杨文广,二皇子吐了吐舌头:“我还有事,就先走了,对了,三弟,府中安排妥了,记得请哥哥们喝酒啊!”说完一拱手,转身走了。
杨文博待杨文广走远,正色道:“文玉,军情司乃是国之重器,一旦入了军情司,一辈子就只能隐于暗处,将来如有错失,即便你是皇子,也会被牺牲。以后办差,一定要如履薄冰,慎之又慎。”
杨文玉点头道:“大哥放心,文玉记住了。”
杨文博拍了拍杨文玉的肩膀,叹了口气道:“我是不愿意你选这条路的,你的心思,大哥也懂……”
杨文玉笑了起来:“大哥,兄弟永远都是兄弟,我永远唯大哥马首是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