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林逸眼前一亮,却是想到一件“重要”的事:“启禀父皇,儿臣今日在研究一种新的印刷方法,名为活字印刷术,比现有雕板印刷……”接着,林逸把活字印刷怎么制作,怎么好,什么比雕板印刷节省人力物力啦,什么印刷速度快啦,一件件说了出来。
“好!好!好!”一连三个好字,可以看出李世民是有多么激动,他早就想动动那些世家,但不敢操之过急。所以唯一的方法就是多培养寒门士子,但寒门士子没有钱,连纸张都买不起。所以刚得知林逸竟然造出比如今纸便宜十几倍,并且还是上等好纸的时候,就高兴异常。
而如今这活字印刷术,虽然还没有成品,但他也听出可行之处。若是成功,那书籍价格必然会下降,那样就有更多的寒门士子出头。国家也就不用靠着那些世家弟子治理。摆脱世家对朝堂的控制。
林逸舒了一口气,擦了擦额头根本不存在的冷汗,为自己的机智默默点了个赞。
“如此,就让将作监全力试制,诸位爱卿以为如何。”平复了心情,李世民对在座大臣道。
“此事大善,可为国家培养贤明,提高民智……吴王殿下功德无量。”长孙无忌道,不愧是林逸这具身体的亲舅舅,末了还不忘夸了林逸一句。
有了打头的,其他人同样应声附和,言语不一,但都是一个意思:此事大善!
“甚好。”李世民高兴点点头,转头又向林逸问道:“逸儿那新型造纸术……”
林逸怎么会不明白,不等李世民说完,林逸抢着说道:“本就欲献给父皇,带儿臣回去将制作方法写出,呈与父皇。”
“不必那么麻烦。”李世民大手一挥:“你那造纸作坊及里面的匠人,我会派人去接受。”
“……”你妹,比周扒皮还狠。林逸苦着个脸,却只有无奈道:“父皇英明。”
小子,看你还敢耍我。李世民心中十分得意,他可是知道林逸为了造那个作坊用了不少私房钱,若不是还吃住在皇宫,估计没几天就揭不开锅了。是不是该让他出去开府了?李世民满怀恶意的想到。
林逸可不知李世民现在的想法,只当是完事了,所以便打算告辞。
“等一下。”李世民拦住林逸。“昨日我与你母后去检查质儿的功课,却见她正在背一篇《三字经》,逸儿可知道此文?”手里拿出一张写满文字的纸张,正是林逸当日所写。
“……”就知道瞒不住,林逸没有半点吃惊道:“丽质欲习文,儿臣见千字文中,有些字笔画太多,质儿又年纪过小,学习的有些费力,故随手编纂,有不通之处还望父皇斧正。”
李世民笑的有些尴尬:“此事还是交由诸位爱卿。”说着,让一旁服侍的太监把纸传给下面的大臣。
在座的都是明白人,但此时却不明白了。父亲帮儿子改文很正常啊,给他们这帮“外人”干嘛。
不过当看完之后众人心里都不由大赞皇上圣明,斧正?斧正你妹啊!完全能流传后世的经典之作,哪里还需要改。一众大臣都以一种异样的目光看着林逸,十分怀疑他故意让李世民下不来台。然后眼睛游离,看看林逸,看看李世民,好像再说:你怎么把儿子得罪了,让他那么坑你。
林逸此时心里大叫冤枉,他只是继承谦虚的传统美德而已,怎么会故意坑李世民呢,真的没有啊。.knsh.
“咳咳……”沉默片刻,竟是孔颖达先开口了,清了清嗓子,见众人已被他吸引,开口道:“吴王殿下作此《三字经》,其内容短小精炼、朗朗上口、极易成诵;其内容涵盖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言简意赅;可称是熟读《三字经》,能知千古事。”
“开篇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道尽儒家孟子性善论…………倒数第二句:人遗子,金满嬴,我教妹,惟一经。别有深意,黄金满屋却不如脑中知识,接下句: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正是劝人当勤奋学习……”
“不知老臣所言是否准确。”最后一句却是对林逸问道。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孔先生说的极是。”因孔颖达任弘文馆教师,林逸是他的学生,所以叫他先生。
“好!好一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吴王殿下出口成章,此句可谓道尽书中三味,当与天下读书人共勉。”孔颖达表现的甚是激动。
这句话还没出现?林逸有些挠头,只是顺口说说而已,他真不是有意要剽窃的。
最后长孙无忌出言提议,等活字印刷术研制好,把那两句话与三字经作为第一本书刊印成册,发行天下,以启蒙学。
李世民高兴的同意了,毕竟有个甚有文名的儿子也与有荣焉,嗯,如果他不是那么爱坑爹就更好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