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林逸讲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梁宽笑道:“此篇故事,其中感情当不下于诛仙。”
林逸呵呵一笑,诛仙?在《红楼梦》前算个渣渣,没有理会梁宽的话,接着往下说着。
带说完疯跛道人的好了歌,说到贾士隐的那篇解注:“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垅头送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做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又被梁宽打断。
“不知此时收回刚才那番话晚是不晚?”这篇词很是冷峭无情,让人体会到世事的无常变幻。由于它常常是进行对比,让人忽冷忽热,让人骤喜骤悲,即具有感染力,每个读过它的人会突然清醒进而醒悟明了,单此一篇,足以看出这《红楼梦》比那诛仙可高了不止一筹,单是这第一回的的诗词道理,就不是诛仙能比拟的。
“之前那话,我一直当做没听见。”林逸笑了一声,接着向下讲去,直至讲完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第五回是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
主要说贾宝玉梦中通灵,游历恨海情天,误读《金陵十二钗》本册,终尝男女之情。
虽然男女之事并未细讲,但依然免不了被坐在一旁听着的梁秀婷一番嗔怪:“这红楼梦难不成是小黄书不成,究竟是红楼还是**?本以为你是隐居田野的高士,没想到却是一色胚子。”
这话难免有些亲昵,梁秀婷说完也察觉不妥,脸一红,螓首低垂,无比娇羞。
梁宽却没注意孙女的异样,反而真心夸赞道:“并非如此,此篇虽言男女之情事,但却行文之中暗自鄙夷孽欲,若非超脱之人,绝不可轻易道出,尤其其中那一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意境深远,道尽了红尘俗世,人间百态。”
对于林逸如此年纪就能说出这样一番话,梁宽并没有惊诧,盖因这几个月的接触他对林逸也有了一番了解,所以打心里认为,以林逸的心境,说出这样一番话来并不以为奇。
陈平公放下茶壶,提议道:“我看不如这样,小林把这故事再写一本书吧,反正闲来无事。”
梁宽也点头支持:“当年你封笔,可是引起不小的风波,纷纷表示阻拦,甚至有万人联名求你再写一本。现在何不称了他们心意,将这《红楼梦》编撰成书,以娱世人。”
哪料林逸却摇头拒绝:“闲暇时候讲讲故事还可,但若逐字逐句码下,却是太过麻烦,好似在工作一般,到违背了此番隐居的真意,况且,《红楼梦》一书不适合网文,逐字逐句看下去才能体会其中韵味,而网上用心的人毕竟太少了,而出版又太过麻烦,所以……”
梁秀婷闻言心中一急,这么好的故事,写成书一定会被奉为经典,w.nsh.c怎么能私下里,只一人讲解三五人听闻,从而无缘面世,这样未免太过可惜了。
只听她焦声道:“不如这样,每天你讲故事,然后我在一旁打字记下来,这样就不用你在电脑前码字了。”
林逸依然摇头:“口述毕竟与书写不同,遣词用句必然有所变化,即使你一字不落的记下,写成文章,也难免少了一丝韵味,到不如就像现在这般,聊做消遣,不记笔墨。”
梁宽明白林逸的心思,见孙女还要再劝,却阻拦道:“好了,秀婷,既然你林大哥不愿,便不要再强求了,说来我等到此,不还是厌烦了那都市的喧嚣,如今好不容易过一下平静的生活,那些红尘俗世便不要再提了。”
梁秀婷张了张嘴,最终却无奈的点点头,不过神色之间,还是有些郁结。好故事就是要用来分享的,不是吗?
此时却没有人回答她心里的疑问,因为除林逸之外,其他两人心中也有疑问,只听陈平公问道:“既然所说是故事,那你这诗词也未免太多了些,难不成你早已想好故事,做好诗词?但为何不愿书写。”
梁宽也道:“没错,这故事情节连贯,定不是现场编就,而且你之前也说过,好了歌就是出自红楼梦,之前在说书中,你也讲到那跛道人,姑且认为这些诗词都是你早年所写,但如此熟练的运用到一个只存在脑海中的故事之上,未免太过匪夷所思了。而且,书中言《石头记》,你却为何要道是红楼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