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幸大喜,看来这个小哥哥还是很好忽悠的啊,毕竟他也才十岁出头嘛。
旺鱼一听大少爷也这样说了,自然也只好同意外出了,不过坚持要亲自陪同一起去,别人他不放心啊,林家男丁稀少,旺鱼要是在这两个少爷身上出现什么闪失,那么这个管家也不用再干下去了。
于是,旺鱼赶紧去张罗来一辆牛车,由旺鱼亲自驾车,带着三个孩子一起出发了。
虽然是牛车,在这个时代,好歹也算是“有车一族”了。林幸暗自感慨:不错不错,有房又有车,老爹又当官,哥原来是富二代加官二代啊,而且哥这副皮囊长的也不俗,看来上辈子矮穷丑终于熬出头了,这辈子摇身一变成高富帅了……
额,高吗,貌似还不够高,得加强锻炼,促进身体发育才行。富吗?这个也不好说,只能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吧,比起那些佃户自耕农来自然是强的不是一点点,但是比起那些人丁兴旺的世家大族来又差的不是一点点,而且搬迁到新地方,到处受人排挤,唉,原来只能算是中产阶级夹心层,夹心层的日子不好过啊,在哪个时代都一样,哥还得努力奋斗啊。
牛车虽然速度不快,不过甚是稳健,一路上,听着牛蹄的得得声,车中的三人有说有笑,倒也颇为得趣,丝毫不觉得无聊。
林平之平日多是闭门苦读,也很少出游,今日出来颇觉兴奋,一路高谈阔论,引经据典,听的林幸暗暗惊异,不时的也插几句嘴。旺财虽然听的似懂非懂,不过两位少爷开心,他自然也感觉很开心。情绪是会互相传染的嘛。
林幸听着兄长以自己的理解来谈儒论玄,居然说的很有条理,能自圆其说,心里颇为吃惊,自己这个小哥哥很有才啊,看样子不是读死书,能有这么多自己的想法,这就叫举一反三啊,而且逻辑缜密,小小年纪不得了啊,真是不得了。
不过幸好林幸是两世为人,前世的中学古文还有古代史基础还是有些的,加上还具有现代人的远见卓识,说出来的话自然也是让林平之吃惊不已,两人居然不知不觉的开始相互辩难起来,就类似于后世的辩论会,辩论的双方互相旁征博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驳斥对方的观点。
在辩论中,双方的想法能够得到互相交流,从而加深各自对辩题的理解,是一种很好的学术交流方式。
东晋时候,玄辩之风很盛,美其名曰“清谈”,士人皆推崇,到了后来愈演愈烈,终日只顾清谈,不论国事,以致有“清谈误国”一说。
其实,单单清谈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只是在战争年代,高谈阔论还需联系实际,总不如兵法谋略来的实在。凡事过则不及,此至理也。
正行间,突听对面蹄声得得,也有一辆牛车,面对面驶过来。
等到走的进了些,才发现对面来的不止一辆车,而是一个车队,浩浩荡荡的驶过来,还跟着一些步行的随从。
山间小路,路面狭窄,旺鱼见对方车多,就拉了缰绳让在一旁,让对方先走。
林平之兄弟俩也停了玄辩,偷偷掀起布帘一角向外观察。林幸暗暗咋舌,这是哪个大户人家的车队?这么多车?这么多随从?钱塘有这样的人家吗?难道是全家?
看来一定是了,毕竟钱塘九姓全家排第一啊。不然谁家出游能有这样的排场?
对面的来车有着雕刻的木质花边,装饰非常考究,连家丁下人也显得素养甚高,见到林家的车主动让道,便向驾车的旺鱼微微点头致意,显得不卑不亢。
下人尚且如此,可见的确是大家的风范。
林幸从布帘后偷偷看着装饰华丽的牛车一辆一辆的从自己身边经过,内心充满了好奇,不禁问林平之道:“哥哥看这是谁家的车队?竟如此气派华丽?”
林平之也凑过头去,边看边皱眉道:“难道是钱塘第一姓的全家?不像啊,我两年前一次随父亲外出时见过全家的车队,也没见有这样的排场。”
不是全家?那能是谁呢?林幸不禁吐了吐舌头,暗暗称奇,心想:难道是皇亲国戚?不会吧?皇亲国戚跑到这山野之地来做什么?刚才前面几辆车经过时候,隐隐飘出脂粉香味,看来里面的人都是女眷啊。难道里面坐的是什么公主郡主之类的?传说中的白富美?泡妞的机会这么快就出现了?可是哥才五岁半啊,心理虽然早已做好了准备,可是身体还没准备好啊,徒呼奈何!这么难得的邂逅,却有妞不能泡,只能眼睛看看,真是悲哉!!
林幸正暗自捶胸顿足苦恼不已,突然听到“啪”的一声清脆的声响,好像有什么东西从隔壁的车上掉下来摔碎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