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上午,在县衙商议完毕之后,各家立即按照约定分头行事,召集人手,调运工具物资,开始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林幸随后便带着旺财匆匆去市集,写了请帖,派人送去各家商行的管事处,请他们午间来林氏酒楼一叙。
这几日市集上人心惶惶,米价已经被炒上了天,商行大多生意清淡,各家的管事此时也是忧心忡忡,坐立不安,一听说钱塘县本地最大商行林氏商行的老板派人上门相请,似乎心里反倒踏实了一些,对此番究竟是为何事,隐隐也都猜测到了一些由头。
正午,林氏酒楼大厅内,各家商行的代表座无虚席。
林幸举起手中酒杯道:“诸位同行,我林氏商行,今日召集大家在此,所为何事,想必大家也都有所预料了。如今钱塘境内遭遇十年不遇的罕见春旱,处境艰难……”
林幸将目前遭遇的情况详细向在座的众人通报了一遍,告知了上午府衙中各家族长会议的讨论结果,即欲修引流渠之事。之后又大致述说了现下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
说完这些之后,林幸停下,喝了几口茶,等待厅中众人将这些信息消化。
等众人交头接耳之声渐渐止住之后,林幸又道:“我们从商之人,讲究的是一个利字,利从何来?从购买我等商品的百姓中来。百姓就是我等的衣食父母。对于这次钱塘即将面临的考验,我认为我等商界之人也应当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为何我会如此说?
因为,其一,从道义上来说,饮水当思源,我等以往皆受惠于钱塘百姓,如今钱塘百姓有难,我等焉能不救?
其二,从自身利害上说,若是遭了大旱,百姓个个食不果腹,还能有何余财购买我等之商品?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身为商人,保护百姓生存,正是分所当为,当仁不让。若是都如圣人所驳斥的那样‘途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一味将自身责任推卸,如此则坏了为商的根基,百姓无所依,商贾亦不存……”
林幸这番侃侃而谈,意在说服在座的各位能够慷慨解囊,为此次挖渠尽一份力。
江左最大商行之一姚记商行的代表,也就是上一次曾上门找旺财商讨过年广告事宜的老者,此时正坐在大厅正中的主桌上,认真听着林幸说话,一边听一边不住暗暗点头。
对于小小年纪的林幸,竟能创办出偌大一家商行来,这位姚家的老者一向是甚为佩服的,平日其在人前也对林氏商行的服务极为推崇。此老者性子爽快,做事不喜拖泥带水,上一次去洽谈广告时便表现的处事极为干脆、说一不二。
此时他听完林幸这一番陈述,便笑着开口道:“林老板,我们也都不是三岁小儿,你说的这些道理我们都懂。而且我们也知道引流之事已经刻不容缓,林老板其实不用浪费时间说服我等,直接告诉我们该如何做就可以了。林氏商行现在已是我们钱塘地区的商业龙头,只要林氏表明一个态度,我们都会照做的。林老板就发个话吧,究竟该如何做。”
林幸笑着点头道:“好,姚老是爽快人,既然姚老都如此说了,小子也就不多废话了。我身边这位是我林氏商行总管旺财,想必大家也都认识。旺财,下面的事由你来向在座的各位说明吧。”
旺财点点头,站起来团团作揖,声音朗朗的道:“诸位,我林氏的意思是,想要在此发起一个捐款,为这次挖渠抗灾之事进行募捐。募捐获得的钱财,我林氏商行不会取分文,全部都交予钱塘地方官府统一支配,用于支付此次挖渠的各项开支。并且府衙也已向我等做出承诺,对于抗灾款项会一一列出收支条目,若挖渠之事完成之后,尚有盈余,也会用于钱塘的地方建设,比如沟渠的进一步加固,钱塘境内车马道路的修缮等等。
另外,为了对各位的义举作出回馈,我林氏钱塘月报将会出一期特别刊,对各行捐款的数额,会在特别刊中详列条目,一一刊载出来,将诸位的义举公之于众,让百姓知道诸位的高义。同时,我们为表示诚意,同意各商家在自身捐款数额下进行一定的商品宣传。其实名义上说是捐款,实际上何尝不是一种商业宣传?
不知各位商行老板有没有听过一种说法,叫做情感投资。
我们钱塘月报要做的,就是将大家的善举传达给大众,告诉大家,在危难关头,究竟是谁在帮助他们,让大家的投入收到百姓情感上的回报。
我们坚信,人心都是知冷暖的,当此危难之际,若各位能够大义伸出援手,那么钱塘的百姓们也会记得你们的好,只要度过此难关,日后必定会用购买商品的方式来进行回报。这种情感投资有时候比任何广告的效果都好一百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