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如同车轮般一直滚动,废寝忘食的推演,甲虫与刺蛇两种新虫族,耗时半年时间,终于双双完成了整体的设计。
刺蛇在设计上遇到了重重困难,不过好在小白与白羽的努力下,历时四个多月,总算成功的将其弄了出来,刺蛇是从普通蛇类生物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而来,其中各个方面的设计白羽都下了非常大的功夫,通过虚拟世界的刺蛇与记忆中能想到的差不多种类的生物进行了一一比对后,这刺蛇可以说是白羽目前实力的大成之作。
甲虫的设计到生产相比刺蛇来说无疑要简单的多得多,耗时总共才半个月。
不过遗憾的是,远射地鼠身上的那种快速再生,白羽始终没能完全搞懂,所以只能试探着将研究出的部分安在了刺蛇的骨刺生成系统上。
刺蛇皮肤表面有着一层厚厚的鳞甲,能给其赋予一定防御力,在它的背部有一处隆起,隆起内储存着150支长2,直径为左右的骨刺,这些骨刺可以像火箭炮一般,进行抛射,射程在7百米左右,
当然背部的骨刺也能透过背部的一根管道从口中喷出,射速在30发/in。
口腔内部有两处管道,一处是刺蛇的食道,另一处则是供骨刺发射的发射管,发射管连接着其位于胃囊附近的骨囊,这是一处硬质的器官,骨囊内能容纳下50只骨刺,总体的计算下来,它的弹夹容量200支。
射程经过反复的更改,从口中喷出的射程最远能达到450米,不过到了这么远想射中目标就很难了,误差太大,有效射程在300左右。
如果一次性的将所有骨刺在半小时**出的话,那刺蛇就得必须休息三个小时,以缓冲射击对身体骨骼和肌肉带来的巨大冲击。
毕竟刺蛇在强也还没有脱离开普通生物的范畴,有肌肉以及骨头的疲劳期。
刺蛇全身上下共有1000块肌肉,也就是这些肌肉,才使得它能够将骨刺以300/s的速度喷射出去。
刺蛇全身长3.5米,直立起来的高度大概为1.5米。
身体直径为8,尾部有螺旋状硬质皮肤,能够将它固定在地面上,以此来抵消一小部分的冲击力,尾部的骨刺还能够吸收地底的金属元素或者生物尸体上的生物能,然后传送至骨囊,用生物能为动力来制造骨刺,因为运用了少部分的快速再生能力,在金属元素浓度高的时候大约在四个小时内所有的骨刺就能重新再次生长出来。
不过它的速度始终是一大弱点,经过反复的修改,最终也只达到12k/h,移动非常缓慢。
甲虫身体全长2.5米,拥有比原版更加坚硬的甲壳和更加强有力的下颚,因为融入了蚂蚁的基因,在整体的力量上有了大幅的提升,直径5的杨木能够轻易的夹断,在它的头顶有两处能够开合或者闭合的孔洞,能喷吐强酸液或者酸液气化后化为的毒雾,在头部正中央长有一骨角、
主要工作是保护刺蛇,缺点就在于身体过于沉重,活动起来敏捷性不够。
不过它成群的冲击力令人不敢有丝毫小窥,最快速度能达到45k/h,只要一大规模成群,冲击攻势以目前阶段要对付的对手根本无解,堪称虫族中的重型坦克车。
考虑到甲虫有幼虫阶段,所以白羽下了很大的功夫,和小白一起推演了十天,才将其幼虫阶段给精简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