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确实为诸葛世家能完成使命发现了重要的线索,其一就是关于九九归一天数之命的辨别和如何提升实力。关羽头被斩,然而分身却在那一颗激活,前来和刘备道别,形同真人。诸葛亮后半生多方研究,才总结出了九九归一天数之命的人的异能,就是九九之数的分身。当具备分身能力的人出现,八九不离十,他就是九九归一的天数之命的人。其二,诸葛亮一身才学,堪比古今无人能及,却是个毫无武力的书生而已。最开始,古文世家,传承了鬼谷子的精神信仰精髓,将文化和智慧看得高于一切,这个现象在春秋时代得到很好的证明,连横合纵的苏秦,将智慧发挥到了极致,腰挂六国相印,做了六个国家的丞相,虽然至少挂职的,但是这是武力永远无法达到的境界。你通过武力可以打遍天下,统一天下,可是你能在六个国家同时当将军吗?不说是六个,就算两个国家同时当将军都是不可能的事情。正是这样的表现,导致诸葛世家彻底的将智慧上的追求放在了第一位,放弃武学,甚至鄙视武学,觉得那不过是匹夫之勇,如何能跟智慧相比得了。智慧杀人于无形,而无力,在战争中的表现是很有限制的,你能杀十个敌人,但是你能杀掉一万个敌人吗?你能杀掉十万个敌人吗?你不能。但是智慧却可以。智慧可以颠覆一个国家,让人彻底的疯狂,失去所有。智慧的刀光杀人,兵不血刃。到了诸葛亮的时代,诸葛世家更是将智慧发挥到了极致。诸葛亮天纵奇才,一生追求智慧的极致,书画,音乐,书法,阵法,军事,制造等等都有不可超越的成就,这可以说,任何一方面的成就放在一个人身上都可以名动天下了,而诸葛亮却一身独具,这是如何的了得?然而,也许正是智慧如诸葛亮,到死才发现,追求智慧固然是没错,但是也不应该鄙视武学。华夏的古武学和古文学,都是同样的精髓。然而诸葛世家却看错和鄙视了久远的历史,放弃了武学。诸葛亮甚至想,如果自己并没有将全部的精力和心血放在对古文学的追求上,兼顾古武学,关羽会不会就不会死?自己是不是就完全可以扭转局面而达成使命?如果自己真的具备智慧和武学,那么关羽还需要独守荆州而导致最后的身死吗?不,一切都已经注定,无法重来。诸葛亮终于意识到之前整个世家的路线出现了这样的错误,也带深深的遗憾,在遗书里交代了诸葛世家的后世子弟必须文武并重,列入祖训,不得违反。从此,诸葛世家才开始真正的文武兼修,其实,一心去追求古文或者古武,也许像诸葛世家这样的智慧世家,要达到很高的成就并不难,但是分心去同时追求文武,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何况武学的追求,更需要耗费太多的时间,对身体的要求也很高,本身追求文,也需要消耗很多的精力,这就导致了诸葛世家至诸葛亮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那样的举世耀眼的人才,当然这其中也有很多原因,比如,诸葛亮这样的天才中的天才毕竟就一个,就算诸葛世家的基因了得,也不可能一下子出现几个。比如,俗世的战争,再也没有引起诸葛世家的注意,毕竟那个人九九归一天数之命的人一直没有出现,比如,文武兼修导致的就是两方面都没出色。这样的局面直到几百年过后,刘伯温的出现。刘伯温虽然不是诸葛世家的人,但是他的所学确是走了诸葛亮的路线,所以后来刘伯温和诸葛世家极为交好,刘伯温发现了诸葛世家的文武兼修的问题,又进一步进行了调整,在诸葛世家子弟当中,选择武学天赋的人学习武学,文学天赋的追求智慧。这才让诸葛世家的人才终于得以找到了真正的发展之路。
比如现在的诸葛世家的六兄弟,就文武分开学的,大哥就是学文的,当家的二爷文武兼学的,这倒是并不是二爷多聪明出众,实在是二爷小的时候固执不过,Uww.ukansh. 非要文武兼修,最开始当时的诸葛家主也反对,但是二爷悄悄的学,当时诸葛家主,也就是二爷的老爹见了,也就没再坚持,反正这小子学不下去了,自然会放弃,万一要是学成了,也是好事一件,何况自己六个儿子,这个不行,其他五个兄弟也不差。诸葛二爷文武兼修,虽不说是名动千古的地步,但是确实也不赖。至于其他的几个弟弟,四弟也是文武兼修的,诸葛三弟则是学了文,诸葛五弟也是学了文,诸葛六弟也就是诸葛小六爷学了武。诸葛亮的贡献里的第一条里,他参考了关羽的分身,以及后本生对于九九归一天数之命的研究,再加以鬼谷子先生奇门遁甲五行学说的参照,初步的得出了这样个答案,要想帮助九九归一天数之命之人的觉醒,没办法,所以历史上到底出现了多少个具备九九归一的天数之命的人,不知道。得依靠他自己觉醒了之后,诸葛世家才能去分辨鉴定是不是,所以也难说诸葛世家之所以守候了一千八百年都没等到九九归一天数之命的出现,也很憋屈。没觉醒的九九归一天数之命,根本发现不了,没办法。而如何替身九九之数的分身,却是有了关羽的参照,毕竟那是已经发生过的,以诸葛亮的聪明智慧,自然才研究出了点套路。那就是协助九九归一天数之命的人,聚集阴阳,并让阴阳协调,达到分身的能量要求,那么分身自然就会脱离本体了。诸葛亮研究出的八阵图,正是用于聚集天地阴阳的,调和阴阳平衡的。所以这个八阵图布置在了整个诸葛谷中,诸葛世家历代守候,就是这个原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