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帝让连环说下去,连环告诉明成帝,将祠堂改在自己外公朱平贵的老家‘平城’,明成帝问为何,连环解释说:“帝都城中不少富商或是官员也出自‘平城’。”
‘平城’的确人杰地灵,百余年来培养出不少人才,不论是好官还是英雄人物或是善良的商贩,大多都出自‘平城’,而连环也说,这次祠堂的名义,绝不以外公朱平贵之名,而是供奉所有出自‘平城’的好人、善人。
连环说祠堂是整个‘平城’的,并不是单单属于自己外公的,所有有功绩或是生前为人善良,做了不少好事的人,死后都可以被供奉在祠堂里。
至于外公朱平贵的牌位可放置于最高处,一来也算了了那些人的心意,二来以示百姓敬仰,这个祠堂,也同时能起到鼓励平城的人的作用,让大家争相努力做好人,为国家,为他人,为景国的江山付出一切。
连环的话让明成帝心里赞不绝口,只觉得连环生错了女儿身,不然,以她的聪明才智,定会有一番作为,明成帝对连环的提议十分满意,不禁满足了那些人的想法,还能起到很多作用。
一来让许多来自‘平城’的官员及富商,都觉得自己身为平城人有面子,光宗耀祖,还能让他们感恩戴德;二来也鼓励不少人才为这个国家效力,也为自身周遭的人做好事。
连环的‘做好人、做善事’,不得不让明成帝钦佩,说来俗气的词语,没有多少人能做到,可是竟连环这么一说,明成帝似乎看到了,景国的大好未来,歌舞升平、一片繁荣的景象。
明成帝应允了,心里也打算好了怎么做,他立刻挥笔写下圣旨,以‘平城’人才居多,多数为朝廷办事、为百姓谋福祉,他嘉奖‘平城’人,但是考虑到许多人才死后,午后人供奉,特地命人为‘平城’盖一座祠堂。
这圣旨写的有模有样,让人无法议论,连环听后,也感到欣慰,明成帝和连环又聊了一会家常,突然连环的肚子叫了起来,明成帝大笑,将那晚燕窝羹赏给了连环。
连环刚准备吃,又听到明成帝的肚子咕咕叫,爷俩顿时一起笑了起来,一旁的海大贵也偷偷笑着,也不知为什么,海大贵见那翁贵仪来,脸上没有一点笑容,而连环来,他便笑容可掬。
“父皇,这燕窝羹,还是您吃吧,环儿不打紧的,回去,还有些可口的小点心,吃了便不饿了,父皇这若是让御厨再给您准备着,这可就不知父皇又要饿到什么时候了,再耽误了父皇批奏折,环儿可就罪过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