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二十八日日军集结重兵,进攻北平,二十九日占领北平。三十日日军占领天津。
八月八日,汤恩伯率领国民革命军第十三军六万人与日军板垣师团--号称钢军的第五师团展开激战。
身处历史中的郑中原不由疑惑,印象中后世宣传的宋哲元一干将领好像都是正面的,可是几乎是不战而退。而大反面汤恩伯却在南口和日军死战。难道历史有什么偏差?
郑中原对历史了解的太少,实际上宋哲元这个人非常复杂,其人对冯玉祥忠义非常,又有着民族气节,但是军阀做的时间长了,时时的心存保存实力,做个平津王的打算。本质上他虽然不愿意丢平津,但是更不愿意打仗。而汤恩伯不同,他是蒋委员长的得意门生,中央军作战的第一枪就是他打的,为了校长的面子他也得打好。而且汤恩伯的第十三军的第四师,第七十二师,第八十九师,第九十四师合计六万人乃是中央军精锐。所以一个军独抗日军一个师团又一个旅团四万多兵力还能支持。
而今天,813,这是个在抗日历史上有个重要意义的时间,郑中原郁闷的想要发火,今天他没有去军营,独自坐在办公室,一根接一根的抽着烟。望着东南。他已经在这里闷了一上午。上海也开战了。全国已经是南北皆烽烟。
最近郑中原在军事方面也算有些长进,在刘健等一干人的分析下,也看明白了一点委员长的军事意图,现在的中央军根本就在北方的平原上打不过日军的战车飞机大炮,而蒋介石主动在上海开战,应该说谋略上是非常正确的。北方战场已经是日军的主战场的情况下,迫使日军分兵,从南北两个方向进攻。而南方战场,国军究竟占着主场的优势,而且南方水道密布,也能削弱日军的机械化优势。
郑中原现在的保安团竟然没有上司了,河南省主席刘峙已经带兵在河北对日作战。他现在想请战但是不知道向谁请战。另一方面他也有些忐忑,作为一个生活在和平年代三十年的人,他不知道如果出兵,带着这群新兵能不能活着回来,或者能回来几个。
他的压力非常的大,他没有打过仗,也不知道如何打仗,只是凭着几本兵书在训练。这么多人命压在他的心头,不由得他心情沉重。
正在这时,气喘吁吁的跑进来一人,这个人郑中原认识,袁砧的一个小伙计。
“什么事?这么慌张?”
“快。。快去救小姐。。”
郑中原噌的就站了起来,“发生什么事情了?”
“小姐今天回家被武良耕看见了,就把小姐抢走了。掌柜的也受伤了。”
原来袁橙儿昨天回家看望父亲,今天本来打算回医院,不料却被武良耕看见,那武良耕不敢来惹郑中原,最近在县城仍然是极其霸道,今天他碰见袁橙儿,一时间为袁橙儿的美貌所痴迷,于是就上前当街提亲。那武良耕所谓的提亲实际上就是明抢。他因为其叔叔已经带兵在山西抗战,离家近了,最近反倒嚣张起来。袁砧如何肯,双方打了起来,袁砧店内都是身强体壮的铁匠,武良耕一看占不了上风,于是就命令手下开枪。
袁砧被当即打到,伙计死了一个。袁橙儿也被抢走了。
郑中原大怒,最近这些日子他一直被强压的火气噌的就爆发出来。喝令;“警卫连,整队出发。”
立刻哨子声响起,不一刻警卫连就集合完毕。郑中原丝毫不停留,带了警卫连,就立即出发。
警卫连的人不如其他的连多,只有一百八十人,但配置是最好的,每个人都一匹马。郑中原的吉普在前面开路,到傍晚的时候,兵临伊川武家庄--这里就是武良耕的老巢,也是武庭麟的根基所在。一个村子有一半都是武姓。
由于郑中原的来势太凶猛,根本就没有隐蔽。寨门早就关了,于成龙当即带兵堵住两个村口。这个村子也是豫西典型的村寨结构,周围是一圈一丈左右的寨墙,有两个寨门,分别向东北和向南,向南的这个寨门就是主要出口,而另一个寨门却是往山里去的。已经被一个班的士兵堵死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