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的时候,独立师初步驻扎好了阵地。田大有跑过来道:“师长,富池口的日军有动静。”
郑中原举起望远镜,现在天气晴朗,肉眼都可以看到几公里外,望远镜中看的很清楚。鬼子大约一个中队,离开富池口正朝半壁山开过来。江面上也出现几条日军的小舰艇。
郑中原有些奇怪,看江上的日军小炮艇距离不过田家镇的炮台七八公里,炮台怎么不开炮?不会是指望自己这里先开炮吧?
这有些奇怪,郑中原赶紧打电话给193师,这才弄明白一件大事,吓出一身冷汗。田家镇要塞的105舰炮只能打十三公里左右,而不是郑中原认为的十八公里。
这个实际上是郑中原想当然了,在他的印象中舰炮重量重,射程远,威力大,怎么都该比自己的105MM炮打的远。
他哪里知道这几门炮的来历,田家镇炮台上的八门炮乃是从37年自沉江阴的海容号军舰和其他军舰上拆下来的,而海容号军舰乃是前清年间在德国订制的军舰。也就是说这几门炮实际上的年龄都四十岁了。别看口径,炮弹和现在独立师这两门炮一样,但是实际上差远了。
炮管早就该更换了,炮弹打七公里以外就没有一点准头,能偏出几百米。七公里内才能控制到一百米内的偏差。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因为炮旧了,发射药装药只敢是小号药包,根本就不敢全装药。
独立师的炮手马上就增加一项工作,还得重新计量装药。其实说到这里,郑中原不知道还有更令他郁闷的事情。炮弹有三分之一恐怕都炸不响,只能当个铁嘎达砸人,这批炮弹的引信是汉阳兵工厂早期的产品,质量极其不稳定。
听了193师炮营营长的解释,郑中原大惊失色。这时江岸两边的华军也开始射击,果不其然,射程都不够。
郑中原命令田大有赶忙实验一下,对准江面上的鬼子小艇开炮。
两炮过去,傻眼了,炮弹距离目标至少还有一公里就落在江水里,而且还只有一颗炮弹爆炸。不幸中的万幸是炮弹的尺寸还一样,要不然这些东西真成废铁了。
看到炮弹质量如此之差,郑中原不得不守财奴一点了,自己带来的200发炮弹留在关键的时候再用吧。而两个炮排开始忙活着重新给弹壳装药。
现在江面上没有军舰,郑中原灵机一动,命令105MM炮兵向江岸上鬼子步兵射击。这样的炮击不会暴漏己方火炮的射程,说不定能阴鬼子一把。
而150重炮暂时不要开炮,节省弹药。只有一百颗炮弹,还是留到关键点用。(华军的德制150重炮团走人,自然也没有李宗仁承诺中的弹药了。150榴弹炮炮弹虽比K16的标准弹轻,还是可以使用的。)
几分钟后,江岸上行军的鬼子开始遭殃了,两门重炮如同调戏一般不停的轰炸。就这么一个日军中队,还敢光天化日之下走在江边,不是找死是什么。
十多炮过后,小鬼子已经是鬼哭狼嚎,仓皇撤退。半个小时后鬼子退入了富池口。但是郑中原这边的炮击仍然不停止,这群炮兵们从来没有这么富裕过,两门105MM重炮自从到郑中原手里,到现在也没有打五百炮。而现在手边就有这么多炮弹,田大有这帮炮兵不是怕累着了,而是开心无比。
炮火逐步往富池口要塞延伸,整整轰炸了两个小时,耗费去了近百颗炮弹。这帮炮兵才停手休息,每个人都浑身是汗,纷纷大呼过瘾。
没有步兵协助进攻,战果不会有多好,但是这样的打击,日军富池口要塞日军占了也白占。已经被摧毁的工事并不能给日军多少保护。
而这种炮击对炮兵的水平提高非常有益处,炮镜中能直接观察到着弹点,能及时修正。平时这种远程射击只能依靠前沿的观察哨传回消息,调整射击,远没有这么直观。
射击结束,胡智慧的防空办法也拿了出来,非常简单实用。距离炮台不到百米就有一个大的山体凹陷,只要动作迅速几分钟就能把大炮藏到那里。
为此郑中原把四辆小猴战车拖了上来,用绳索连接好,随时准备当拖车。8吨大拖车在这里是用不上的,只能先在远处山谷里藏好。
站在江南岸的山头上,郑中原可以很清楚看到对面战场打的很是激烈。隔着几公里炮声隆隆,鬼子的战机几乎不停的在轰炸。看起来田家镇外围打的非常激烈。
几个小时后,弹壳装药调整完毕。郑中原考虑到刚才两个小时就打出了上百发,于是叫李延年再送过来一千颗炮弹过来,这次炮兵要过个瘾。反正郑中原现在已经有些认命了,这四门炮估计是保不住了,得充分发挥一下。
两个小时候,炮弹是送过来了,不过只有五百颗。李延年那里重炮的炮弹看起来也不是用不完。不过也算不错了,想想开封之战,独立师重炮一共才储备了五百颗炮弹,这么多炮弹已经是出于意料了。有了这五百颗炮弹,对付近距离的鬼子应该差不多够了。
田大有现在很兴奋,独立师里现在所有的重炮手他现在绝对第一了,没有人比他打的炮多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