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到了中午,郑中原这里的日子开始不好过了,日军飞机已经连续轰炸三次,明明长江上已经出现了日军的军舰,可四门大炮被迫躲在山凹中就是不能还击。
四挺高射机枪根本就防不住日军的战机,郑中原看高射机枪效果了了,干脆叫机枪隐藏起来。
几百人只能在阵地上挨炸了,郁闷的不得了。幸亏独立师一贯注意修工事,山间天然的防空设施不少,日军飞机轰炸三轮,独立师只几个人受伤,还都是山石的碎片打伤的。
累了一夜的田大有呼呼大睡,而一夜几乎没有合眼的陈中则兴奋万分。他可是很久都没有这样摆弄大炮了,而一夜的战斗他发现了郑中原提供的地图的巨大优势。
地图上被划分成一百米见方的小区域,都编制了号码,射击的时候只需要报出编码,炮兵这里就可以根据方位设定射击主元,这种办法是在是太好用了。当然前提是地图得绝对准确。
兴奋不已的陈中,趁着鬼子飞机轰炸的空闲,立刻根据田家镇周围的地形,山体的高低开始计算大炮所能支援的区域。
一大通忙碌之后,地图被他标注的清清楚楚。有了这个地图,陆军就可以尽量在炮火覆盖范围中作战,尽量避开炮火的死角。
这东西太有用了,郑中原立刻发现了其中的奥妙。只等鬼子的飞机军舰撤离,交给李延年。这种地图对于作战帮助极大,只要将领不是傻子,自然会利用一下的。
郑中原暗自兴奋,随便抓个参谋,竟然是个宝贝。要说陈中的思维也不算很超前,至少何知农在战斗中早已经这样做过,甚至预先计算对手有可能的阵地射击参数。
但是陈中刚刚接触这种地图,就能加以发挥,足以证明水平不低。
下午三点多的时候,日军航空兵终于撤走,而这个时候,江对岸的田家镇炮台已经被日军的舰炮轰击了两个小时,死伤惨重。
田家镇炮台有永久工事,不怕日军的战机,但是水泥工事还是抵挡不住140MM口径的舰炮打击。别小看小鬼子的140MM舰炮,这东西有五十倍径,射程远,穿透力极强。对混凝土的破坏力极大,五十厘米厚的混凝土几乎挡不住一击。更何况中国贫穷,所谓的永备工事也不过就是水泥加固的山石堡垒,根本就没有钢筋,防御能力并不是很高。守军的伤亡主要是这些舰炮造成的。
日本航空兵撤退的间隙,田大有立刻就把大炮拉了出来。
江上有九条鬼子军舰,其中最大的两艘炮舰,距离只有不到十公里。而就是这两艘军舰威胁最大,每艘军舰都是两门140主炮和四门80高炮,给两岸的要塞造成极大的伤亡。
幸亏独立师这四门炮为了躲飞机藏了起来,炮台隐蔽的虽然不错,也被炸的一塌糊涂。
140MM舰炮只要打中工事,独立师的大炮肯定报废,即使打不中,五十米内所有人恐怕都得完蛋。由于半壁山要塞没有防空功能,小鬼子想凭借着空军摧毁华军炮台,舰炮都在对付田家镇要塞的炮台。
现在是最好的机会,田大有已经加入了推炮的人群中,陈中已经在做计算。炮排战士动作极快,十分钟不到,已经架好了大炮。
第一发校射,炮弹距离日军军舰两百多米。
第二发炮弹落在日军军舰右舷三四十米处。
随后两门炮开始急速射击,田大有和陈中两人不断地调整大炮,终于在五六炮过后一枚炮弹击中日军战舰。
150MM重炮也同时开始发威,炮弹连续不断的在日军军舰周围爆炸。
鬼子的军舰虽然不是什么主力战舰,也有八百多吨。但打中一炮只能给它造成伤害,不击中要害很难击沉。
而日军现在也发现了威胁所在,赶紧倒车,想脱离这四门大炮的射程。鬼子炮手也开始调转炮口对付这两门105.炮。相对的150炮靠后,日军现在明显想先消灭105炮,火力一时间极其猛烈。
在后山指挥部里,郑中原看的非常清晰。如果能干掉日军这两艘军舰,别说两门105炮,就是十门也划算。日军这艘军舰造价至少也得两百万美金,从战争消耗的角度来说无疑是非常划算的。
田大有越打越有感觉,在很多时候重炮的调整就是凭借感觉来的。重炮的后坐力非常大,打出一炮之后,不做调整,第二炮着弹点误差一百米很正常。
田大有在短短的五分钟内已经击中日军战舰两发炮弹,而此时日军也已经把全部火力对准了半山腰的炮兵阵地。
马鞍山阵地的两门150炮更加强大,也已经打中日军军舰两炮。虽未中要害,但是鬼子军舰上已经开始冒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