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长安对蒙迟的提拔,很有深意在里面。
蒙迟虽然立下了一个较大的战功,但是按理说洗了刑罚身份也就可以了,如果因为爱惜他的才华而升官,那么把总官这个末流的武官,怎么也不应该升级为游击将军啊!
把总上面有千总,千总上面有都司,守备,直接升级为游击将军,这是一下子连升四级,太可怕了吧?纵然是蒙迟只是以工代干的勇营长官,不是有朝廷编制的绿营,八旗长官,但是这升级速度也可以够逆天的了。
而且,福长安还送给了蒙迟两个大礼,一个是自由的挑选战士,一个是自由的扩编队伍。
福长安只是说了给三营战士的编制,但是他没有具体的说给多少人,这话里面就有玄机了。一个营的战士数量从来都是有多有少的,五百人可以,两百人也可以,甚至有的营有七八百号人呢!
如果蒙迟愿意的话,他完全可以掏空八营的勇营编制,把自己的三营组建成加强营,而让其他的营因为人手短缺,且剩下来的都是不能打的战士,而变成虚有其表的队伍。
不过,现在的蒙迟并不需要掌握更多的兵力,如果是蒙迟独立为官了,手下的编制当然是越多越好。但是,如今蒙迟只是帮人打工的,是福长安的部下,所以他也懒得帮助福长安管这么多的人。
现在的蒙迟,第一步的打算,是在缅甸战场上,建立自己的赫赫威名,也为中国打开西南出海口做出民族贡献。同时,他需要和各级长官打好关系,给他们留下良好的印象,然后就是在战斗中,拉出一支精干的部队。
这支部队可就是私兵了,清朝地方长官是靠自己的实力讲话的,手里没兵的话,就是封你为大帅也一样没人瞧得起你。福长安,这是在给蒙迟多带兵,提高营中地位的机会。
而蒙迟暂时没有那么远的考虑,他只想培养出一队极其忠诚,富有极高单兵素质和战斗力的兵王,也可以说是特种部队了。他们都是要作为蒙迟以后的种子散播出去的,所以宁缺毋滥,人多了,反而分散蒙迟的精力,不利于他笼络人心。
虽然还没有让全军对自己产生敬仰,但是至少勇营的人心是被自己收复了,蒙迟很满意,这说明了他的战略路线是可行的。一步一步来吧,总有一天,大清国都是我的,一切就从这三营战士们开始。
在挑选战士的时候,蒙迟故意吩咐下去,除了要在身体和作战水平这些单兵素质方面,要严格甄选,最重要的,还是从身份思想上选人。
如果是想来军营混口饭吃混日子的,不要!
如果是来军营里为了老婆孩子,为了家人拼命的,不要!
如果是来军营为了光宗耀祖,荣归故里的,不要!
如果是良家子弟,前途远大的,不要!
……
这许许多多的不要背后,显示出了蒙迟的方向是什么,那就是他要的人,都必须是没有退路,想要逆袭的人。
只有想要逆袭的人,才能做出最不可能做的事情,才能放弃一切,无所顾忌,把力量集中在一点上。
想想看,如果蒙迟穿越到了一个富贵商人,乡绅的身上,有五六个娇妻美妾,七八个儿女绕膝,一对高堂慈祥在上,家中耕田千亩,大宅房屋百间,金银财帛遍地。
那么蒙迟还会有现在这样强烈的反清之心吗?只怕难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