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孩童而言,并不了解朋友的真实定义,只要能找到共同话题,有共同的爱好,就会有新的朋友。
“肖邦”是个绰号,本姓沈,因为长的很瘦,像个竹竿子,大家直接都叫他“小棒子”,后来因为他是较早就拥有松下随身CD机的,且为了彰显与这些小屁孩的不同,听音乐非得整点品味,弄个肖邦的黑胶唱片到处宣传自己的古典气质,故而得名。
“肖邦”之前家里都是国企双职工,所以家庭条件一直不错,早早就住上楼房,用上了电话空调,那个年头,装个电话、空调,一项就要好几千,在小镇妥妥的算是上层人士,所以眼界自然比其他孩子要宽。不过在随后的国企改制中,其父母双双下岗,虽然和以前不能比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至少日子过得去,但按“肖邦”的意思,也算是家道中落了。
在90年代初,“肖邦”是小镇上为数不多,很早就吃过麦当劳的孩子。那时候的宁远并不知道麦当劳是啥东西,听“肖邦”描述,麦当劳是外国货,巨无霸汉堡能有脸盆大小,一个够吃一天,里面有牛肉和各自蔬菜,非常好吃。以至于让宁远和其他小伙伴心向往之却不能至,麦当劳的巨无霸就变成了一直萦绕宁远心里的一个结,我总会吃到这个巨大的汉堡的,宁远给自己下了个决心。
“肖邦”算是对宁远影响比较大的朋友,因为总能搞点新事务,了解新东西,宁远总愿意找他玩,从初一到高中,一直形影不离。
作为较早的文艺青年代表,两人一起研究《徐志摩诗集》,《麦田守望者》,一起打小霸王游戏机,玩魂斗罗。
某天,“肖邦”神秘兮兮的踹了两本书找宁远,打开一看,一本《白鹿原》、一本《金瓶梅》,那个年纪正是对异性好奇的时候,两人算是同时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其实现在看来这些书都不算什么,但对当时的孩子和校园来说,这可以算是绝对的禁书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