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卜超,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父亲去世的早,靠母亲一人支撑这个家。
无奈高考那年发挥失常,只落了一个三本的名额,我一边看着高昂的学费,一边再看着母亲日渐佝偻的背影。我纠结了许久,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升学。
母亲苦口婆心地劝导我:“再穷不能穷教育,穷人的孩子不读够书怎么能改变命运?”说实话我也不止一次地动摇过,也把自己房门紧闭几日不出。可当我低头看到母亲长年累月干农活的双手,已然皲裂的像干水的稻田般千沟万壑,我又把这想法咽了回去。
我轻描淡写地说道:“没事,妈!我相信只要肯努力,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变好的!您看,自古不是有句老话,英雄不问出处嘛。您要相信您的儿子可以的,条条大道都可以通罗马。您为了供我读书辛苦了这么多年,后面就让儿子替您分担一点吧。”
母亲是一个地道的农村妇女,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在地里讨了半辈子生活,也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咂咂嘴还想说点什么,但终究还是没说出口,转身为我煮饭去了。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母亲边烧柴,边在抹眼泪。当地里我就暗暗发誓:我一定要在外面混出个名堂来,让母亲踏实、安心。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把所有的书本试卷全部打包处理,再计划给村里的发小们一一告别后,就准备踏上辍学打工的征程了。说到发小,这里不得不提下我最好的死党,村支书的儿子-孙参军。
这小子的名字挺有意思,是他爷爷给取的,他爷爷是一个老革命,英雄志愿军。血战过长津湖,挺进过三所里,到现在身体里还有十八枚碎弹片没取出来,后面大胖孙子一出生,就给取了这么一个充满历史底蕴的名字,自然是希望他也有朝一日也能投戎报国。
这小子给我从开裤裆时起就是玩伴,直到上高中。他打小不省事,没觉得这名字别扭,后面大了不止一次想过改名,某日趁他爷爷喝了酒正高兴,他就顺口提了一嘴,不料他爷爷头都没抬就回了一句话:你要改名可以,那就把你的姓也一并改了。老革命通常说话掷地有声,说一不二,眼见着老爷子已然微怒,孙参军不敢多言,此事便就此作罢。
别看这小子是村支书的儿子,放在古时候好歹也算是一个里长之子,可他完全没点纨绔的样子,上山扒地瓜,下田摸稻鱼,样样不在话下。我小时候省钱不吃饭饿肚子的时候,也全靠他接济,谈及我俩的感情简直就像烧烤店里的牛肉丸--心连心。这小子倒也没辜负他爷爷的期望,如愿考上了国防生,准备踩着点去报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