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的秋天,刚满18岁的龙海潮接到了烟海市外经委属下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的派遣任务。去到一艘名为“永达Ynder”的外籍货轮上工作。
尽管说是一名船员,看起来没啥了不起,但这是全球航线的货轮,是远洋海员,换句话说是可以轻轻松松跑遍世界的,而且是不光是不花钱的免费旅游,还可以赚取美元。
所以说,这份工作其实是来之不易,很多人托关系,找门路想出去当船员,想出国,竞争也是比较激烈的。
龙海潮的舅舅在当时的海监局又叫港务监督局工作,而且是一位局领导。外派船员需要很多技术性和资格性证书都需要海监局去考核办理。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刚刚改革开放不久,一切都在摸索着与国外接轨,咱们自己国家的法律和规章制度也不是太健全,有的也执行不到位。那个年代对人情关系看得还是比较重。有熟人、有关系好办事的年代。
这样一来,龙海潮的舅舅在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包括外经委和市里边的对外经贸口就有了不少好朋友,好哥们儿,有了不少话语权。而且是很重要的话语权。
高中毕业一心想出国赚钱看世界的龙海超,连高考也没参加。确实,那个年代是脑体倒挂比较严重的年代,有知识,有学历,不如有胆识,有闯劲。
那时候流传着一些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顺口溜。例如:做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刀的,等等。
这些顺口溜不仅仅是老百姓们对当时社会环境的一种调侃和戏谑,更是很多有识之士对于如此浮躁,全民经商,全民追求经济利益的社会现象而表现出的一种担心。
担心不是多于的,事实也确实如此,年少的龙海潮在高中之前学习一直还是很不错的,上了高中之后。接触了不少社会上的朋友,也渐渐地被某些浮躁的社会现象所感染,渐渐地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却对做生意、赚钱有了很浓厚的兴趣。
尤其是在龙海潮接触到了他的表哥六哥之后,更是一根筋地要跟着六哥学做生意,不想再上学了,于是草草领了高中毕业证,连高考也没参加,就离开了学校。
龙海潮这位叫六哥的表哥,是龙海超母亲一位干姐姐的孩子。龙海潮一直叫大姨。住在烟海市区东南方向的一个郊区镇里。虽说算是农村,但因为离市区不算太远,生活条件已经接近市区,比起龙海潮的老家,真正的农村来说,算是好多了。
龙海潮的这位大姨家里已经不种地了,村里大部分人家都在做些小生意、小买卖。大姨家在公路边开了一家饭点,主要服务公路上越来越多的,南来北往的大客车上的乘客和大货车司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