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烟海市的行政区分布在玉皇顶东路上,这条路上的建筑大部分都是各委办局的办公楼,当然在那个年代,不会有哪个财大气粗的局会自己建一栋辉煌无比,高大气派的办公楼。
基本上都是几个局甚至于十几个委办局还有新成立的某某中心,某某公司集合在一栋简陋的办公楼上办公。
其中最著名的一栋办公楼名为黄金科委楼。之所以叫黄金科委楼,是因为这栋楼是由上述两家共同出资建设的,黄金局拿得钱比较多,故排名在前。
烟海市作为全国最大的黄金产地,多年来黄金产量一直占到全国总产量的20%以上,连续45年保持全国地(市)级城市产量排行榜第一名。黄金上交给了国家,环保、生态等诸多问题留给了地方,烟海人民为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做出了无可替代的、巨大的贡献。
这栋被称为“黄金科委楼”的办公楼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当年,在这个楼上办公的单位可真不少。除了黄金局和科委外,还有审计局、职工教育办公室、科协、多种经营办,农业银行,科技情报所,科技开发中心,职工中专学校等等。
办公楼规模不大,只有四五层高,大门口却挂有十几个大大小小的或是白底红字,或是白底黑字的长条木头牌子,最多时达到17个。有人戏称之为“小联合国"。
其中就有一个牌子是对龙海潮的人生有过重大影响的,“烟海市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
龙海潮第一次出国当远洋海员,就是通过这家外经委下属的合作公司外派出去的。
何归成最近也总路过这里,路过这栋当年的“黄金科委楼”,现如今黄金局和科委都早已搬离了,包括那些各种中心和公司的大牌子也早已不见了,这栋楼现在成了一个社区居委会的办公场所。辖区也包括何归成所居住的小区。
明年就要退休了的何归成最近越来越怀旧了,每次路过这栋黄金科委楼,都会感慨万千。因为何归成的事业起步就是从这栋楼开始的。大学毕业后就先是分配在这栋楼里的一个政府部门办公,外经委下属的经济技术合作公司。
所以,何归成每当路过这栋楼的时候,总是回想起自己年轻时候的事,自己如何从一个小镇去到县城,又来到这个海滨城市,从一名两手空空,但一腔报国志向的热血青年奋斗了大半生,达到了自己事业的顶峰,当然也成了油腻大爷,算是乐龄青年吧。就级别待遇来说,也算是基本达到这座地级海滨城市的天花板了。
回顾自己一路走来的历程,何归成也像是在回看和欣赏自己一路走来的风景,有许多温情贴心的往事,也有笑料百出的插曲,当然,更多的则是坎坎坷坷,风风雨雨。
今天,已经退居二线的何归成如往常一样,骑着小电动车去小区不远的农贸市场买菜,夫人去BJ儿子家了,女人嘛,不管孩子多大了,都是不放心,担心孩子吃不好,过不好,其实孩子自己过得挺快乐的,只是在母亲眼里感觉到孩子不快乐罢了,于是乎,把自己搞得睡不着觉,也不快乐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