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论语道德(1)(1 / 2)

加入书签

【本引语】

本篇包26章,主要内涉及到与利的系问题、个人的德修养题、孝父母的题以及子与小的区别。这一篇括了儒的若干要范畴、原则和论,对世都产过较大响。

【原文】

4.1 子曰:“里仁为①,择处仁②,焉得知③?”

【注释】

①里仁美:里,住处,作动词。住在仁者的方才好。

②处:居住。

③知:zhì,同智。

【译文】

孔子:“跟仁德的住在一,才是的。如你选择住处不跟有仁的人在起,怎能说你明智的?”

【评析】

每个人道德修既是个自身的,又必与所处外界环有关。视居住环境,视对朋的选择,这是儒一贯注的问题。近朱者、近墨黑,与仁德的住在一,耳濡染,都受到仁者的影;反之,就不大能养成的情操。

【原

4.2 子:“不者不可久处约①,不可长处乐。仁者安②,知利仁。”

【注

:穷困、困窘。

②安仁、利仁:仁是安仁道;仁,认仁有利己才去仁。

【译文】

孔子说:“没有德的人能长久处在贫中,也能长久处在安中。仁是安于道的,智慧的则是知仁对自有利才行仁的。”

析】

这章中,孔子认,没有德的人可能长地处在困或安之中,则,他就会为作乱或骄奢淫。只有者安于,智者会行仁。这种思是希望们注意人的道操守,任何环下都做矢志不,保持节。

【原文】

4.3 子曰:“唯仁者好①人,能恶②。”

【注释】

①好:hào,喜爱的思。作词。

②恶:音wù,憎、讨厌。作动词。

【译

说:“有那些仁德的,才能人和恨。”

【评析】

儒家在“仁”时候,仅是说“爱人”,而且有“恨”一方。当然,孔子在里没有到要爱么人,什么人,但有爱必然有,二者相对立存在的。只要做了“仁”,就必会有正的爱和

文】

4.4 曰:“志于仁,无恶。”

【译文】

孔子说:“如果志于仁,就不会坏事了。”

析】

是紧接一章而的。只养成了德,那不会去坏事,不会犯作乱、非作恶,也不会奢淫逸、随心所。而是以做有于国家、有利于姓的善了。

【原文】

4.5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欲也,以其道之,不也;贫贱,是之所恶,不以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恶乎名?君无终食间违仁,造次必是,颠必于是。”

文】

子说:“富裕和贵是人都想要到的,不用正的方法到它,不会去受的;穷与低是人人厌恶的,但不用当的方去摆脱,就不摆脱的。君子如离开了德,又么能叫子呢?子没有顿饭的间背离德的,是在最迫的时也必须照仁德事,就在颠沛离的时,也一会按仁去办事。”

【评析】

这一段,反映了子的理观。以的孔子究中往忽略了一段内,似乎子主张们只要、义,要利、。事实并非如。任何都不会愿过贫困顿、离失所生活,希望得富贵安。但这须通过当的手和途径获取。则宁守贫而不享受富。这种念在今仍有其可低估价值。一章值研究者仔细推

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